創業者一定要有匪氣

創業者一定要有匪氣

之前群里有人問了我一個問題,說他要上臺演講了,怎么樣才能克服緊張情緒呢?

我說,你的能量場如果比臺下的人高,你就不會緊張,你的能量場如果比臺下的人低,你就會膽怯,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你學一些技巧就能克服的。

那么怎樣衡量能量場高低呢?用收入來衡量就行了。

如果你的月收入是8萬,而臺下大部分人的月收入是8千,那么你的能量場一定是比他們強的。

如果細究的話,高收入背后隱藏的是你的先進的行業經驗,豐富的人生閱歷,這些足以讓你在臺上熠熠生輝,強烈地感染到臺下的觀眾。

這時候,你說什么都是對的,你想怎么收錢,他們就怎么交錢。

反之,如果你只是個實習生,拿兩三千的工資,是個行業小白,那么你在臺上肯定會心虛。

即使你學了很多心理學知識和演講技巧,在臺上能夸夸其談,但這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你的氣場無法感染到臺下的觀眾,當然你也無法從他們身上吸取能量(錢)。

最后你會發現,氣場這個東西,不是營造出來的,而是客觀存在的。

收入高的人氣場就強,開口發言時,其他人都會安安靜靜地聽,而且讓他們掏錢的時候,他們就會乖乖掏錢,無法抵抗。

而且,能成事的人,本身就帶著脾氣和匪氣,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平等對話,而喜歡在氣場上影響別人,碾壓別人。

要知道,在一個項目的發展初期和中期,創業者會面對各式各樣的人,各種眼花繚亂的事。

而且越是離錢近的地方就越骯臟,如果你身上沒有那股匪氣,沒有霹靂手段,那么你對內無法服眾,對外根本無法去應對那些爾虞我詐。

有些老板就很蠢,他相信情商,相信人人平等,相信換位思考。

你要知道,大部分人是沒法平等溝通的(因為智商、見識、收入差異太大),你需要做的就是引領他們,影響他們。

比如,我就不喜歡平等對話,我在微信群里就要當群主,而且一定是收費的。

我不敢保證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但是我也不會平等地跟你溝通和辯論對錯。

很多人之所以一直困在“打工者”階層,就是他永遠也突破不了我說的這個“匪氣”。

比如,我的公眾號在剛開始做付費閱讀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反對意見,他們會說:這年頭,都沒什么人看公眾號了,你寫免費的文章,我們點開閱讀是支持你,現在你飄了,竟然敢收費了,我現在就取關!

你猜我會不會在乎他們的意見?完全不在乎,我讓他們有多遠滾多遠。

當然,持這種意見的畢竟是少數。

大多數人會怎么想?他們看到我一篇文章就能收到七八百塊,他們會想:這個家伙還挺厲害的,挺有本事。

而且我寫的東西越犀利,越武斷,他們就越覺得我有吸引力。

于是他們會更加信任我,更加覺得我的公眾號有價值。

我為什么會這么清楚讀者的心理?

因為我也是別人的讀者啊,我也有自己崇拜的人,當他們收錢非常狠,手段非常多時,我也會非常佩服他們,覺得他們特別有魅力,而不是會被冒犯到。

最后,我再說點扎心的話。

大年初一國足輸給越南隊了,我本來不看足球,但是有一個業余解說員特別有意思,他是這樣分析國足的。

他說,很多厲害的球隊都是公式化踢球了,也就是踢球之前需要計算和演練好數學公式。

但是國足有個問題,這批人當年都是體育生,他們的智商連正常高中畢業都費勁,你還指望他們理解什么是“公式”?只要國足繼續招收智力不達標的體育生,那么國足永遠也走不出國門。

結果不出意料,評論區全是噴他的。

智力這個東西,是天生的,而且幾乎沒法彌補,如果我們智力不夠,那確實不應該參加需要較高智力的活動,這是很現實的事情。

但是,現實社會中很多人智力很高,甚至清華北大畢業,但是他們混得也很一般。

他們混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默認別人的智力、見識,與自己的相同。

這些聰明人無法理解他人的愚蠢,總試圖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尋求理解,和他人講道理。

但智力、見識水平差異過大的人,幾乎是不同的物種,不該用“同類”的角度去交流,要像生物學家研究動物那樣,觀察、影響、控制。

從古至今,莫不如此。

扎心了。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43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