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90年代以及00年代這二十年,我都是在農村度過的。
土生土長的農村娃。
上大學時,才第一次出市,第一次出省。
到了今天,農村一部分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仍然有很多事情并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
比如,養狗這件事。
農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農村人養狗,就是為了看家護院。
要么拴在鏈子上,要么關在籠子里。
有陌生人來的話,狗就會吠叫,然后主人就能收到信息,然后就出屋子查看。
這就是養狗的主要目的。
當然,狗在很小的時候,還可以充當寵物的職能,陪小孩玩,陪大人玩,即使是沒有確定品種的土狗,在小的時候也是非常可愛的。
農村人為什么養土狗,不養純種的狗呢?
主要還是經濟原因。
土狗非常好養活,而且幾乎不用花錢,親戚朋友家的狗下了一窩,隨便就能要過來一只。
而城里人養的哈士奇、金毛、邊牧、吉娃娃這些純種狗呢?哪個不得花幾千塊錢?
對于農村人來說,這筆錢可能是一年的伙食費,怎么可能用來買一只畜生。
好在呢,狗的忠誠度是不分品種的,土狗用來看家,陪孩子玩耍,也挺好。
至少在它的幼年階段,還是很可愛的。
長大之后就慘了,沒有人會再跟它一起玩,平時主要關在籠子里,或者用鐵鏈子拴著。
人吃剩下的湯湯水水,變硬的饅頭,豬骨頭,趕上什么吃什么,也沒有挑食的資格。
老了之后,一般會面臨以下這幾種結果:
① 等待它自然死亡,挖個坑埋了(農村有很多大坑、小樹林、亂墳崗)。
② 在它生病或者老得無法看家護院時,就賣給狗販子(最終應該會流向狗肉館)。
③ 在它還活著的時候,亂棍打死,然后殺了燉狗肉吃,親戚朋友之間還都能分一杯羹。
有人會問,這些人真的缺吃少喝嗎?為了吃肉,不惜殺掉人類忠實的朋友?
還真缺。
要知道,我們“吃飽飯”也就是近20年的事。
直到今天,很多地區仍然沒有實現“蛋白質自由”。
比如,想喝牛奶就喝牛奶,想吃牛肉就吃牛肉,想吃蝦就吃蝦,想吃深海魚就吃深海魚。
農村人的平均身高仍然比城市里的孩子要低很多,農村老人的平均壽命仍然比城市老人要短很多。
至少在食物攝入方面,最基本的區別就是蛋白質、鈣是否充足。
總之呢,一條狗出生在落后的農村地區,算是倒大霉了。
在它小的時候,可能會很幸福,全家人都喜歡跟它玩,給它好吃的,一旦長大了,就該“執行任務”了,而且沒人把它當回事。
老了就更悲慘了。
后來我就琢磨,其實農村地區的很多孩子也是如此。
小的時候,生活還是很開心的,無憂無慮,不需要上各種輔導班,一放學就跑出去跟小伙伴瘋玩了。
父母一般也不會過問,到了吃飯時間孩子自動就回家了。
由于小孩子長得本來就惹人愛,所以父母一般也非常喜歡孩子,覺得這輩子養兩個孩子真的太有意思了(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沒法曬孩子,否則肯定一天曬8遍)。
但是,轉折點還是會光臨的。
根據基因和環境的差異,有的在18歲,有的在15歲,有的在10歲……這時候,父母會明顯感覺孩子非常難管教,甚至成了累贅,每天都為他操碎了心。
比如,父母離婚了,誰都不想帶這個孩子,因為養他太費錢了(農村一切怪相的根源都跟錢有關)。
再比如,男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各種叛逆,各種惹事,好不容易成年了,父母還得給他準備房子、車子、彩禮。
部分孩子為了在城市買房(現在農村男孩在縣城沒房子根本結不了婚),還要掏空家里的6個錢包,把父母的棺材本都砸進去了。
從這個轉折點開始,父母跟孩子的關系、父母對孩子態度可能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畢竟為了這個孩子的婚姻,自己前半輩子都是在為他打拼,自己后半輩子可能也搭進去了。
自己當初生他時可沒有預料到這一點。
此時再看自己已經成年的孩子,怎么都不覺得可愛了,好像是一只長大了的土狗。
當然,這還是稍微負責任的父母。
還有相當一部分父母是這樣想的:兒孫自有兒孫福,讓他自己去闖蕩吧,我把他養大,已經夠意思了,現在該輪到他回報我了。
農村(或者說貧困地區)的女孩也難逃這種轉變。
在高中畢業時,父母可能會讓她出去打工,一是因為大學費用太貴了,二是因為出去打工當時就能來錢,還能補貼家用,還能供弟弟上學。
等到她待嫁時,一定要努力找個有錢人家,要一大筆彩禮,畢竟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潑出去的水,將來是要為別人養老的,我必須要賺回本。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畢竟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
最可怕的是,思維是可以傳承的。
很多城市的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農村娃婚配,原因就在這里。
這樣的孩子,從小到大已經被那種“養孩子就是為了回報父母”的觀念洗腦太深了。
ta即使成家了,對待自己的窮鬼父母仍然是言聽計從,一直到死都將是一個巨嬰。
將來ta教育孩子的方式,仍然避免不了落入這個模式。
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站所有資源均為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
如果有侵權之處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E-mail:630092965@qq.com刪除。敬請諒解!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