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讀者咨詢我,想讓我推薦一些能提升認知的書籍或者方法。
其實這個問題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我不認為世界上存在任何一本書、一種方法能提升認知。
只有賺到錢了,認知才能上來,其他都是假的。
但是這里面有個矛盾點:認知不提升的話,如何賺錢呢?
我的回答是:忽忽悠悠、莫名其妙地賺到錢就行了,然后自己的認知就提升了,再然后,就可以利用已經提升的認知,去指導自己賺更多的錢。
那么問題來了,前期“忽忽悠悠、莫名其妙地賺到錢”這個階段是如何實現的呢?
我在命中之財這篇文章里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你需要打開視野,巧妙展示,提高門檻。
最重要的,你需要找到手感。
大多數人都相信努力、制定目標這些東西,但是這些美好詞匯并不適合普通人。
普通人再怎么制定目標,再怎么努力,事情也不會按照你規劃好的路線去走。
你最需要做的,是找到“手感”。
如果你有過“莫名其妙、忽忽悠悠地就賺了一筆錢”的經歷,這時候你才會思考一個問題:原來賺錢這件事并不是規劃出來的,甚至都無法預測。
生命的玄妙之處也正在于此,如果你做一件事找到了“手感”,這時候你內心會產生一個“錨”,它會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指引你前進。
你知道,只要沿著這個手感一直做下去,一定會出結果。
這時候自然就不會搖擺不定,更不會輕易放棄了。
這個過程不是常人理解的那種“制定目標”“努力”,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感覺,但這種感覺確實能支撐我們走得很遠,讓我們賺到更多的錢。
等到賺到的錢越來越多, 我們的視野就會越來越廣,而且認知自然而然就提升上來了。
最后你會發現,認知跟智商、學歷、年齡的關系都不是很大,只跟賺到過多少錢有關。
我之前說過兩個非常有意思的模型。
模型一:有的年輕女孩就愿意找有錢的老男人,禿頭也無所謂。
你以為她們僅僅是圖錢嗎?
大錯特錯。
平時聊天時,這個老男人嘴里吐出來的每個字,都充滿了智慧,都能一語道破事物的本質,讓人聽上去非常通透、非常爽。
而年輕的窮男人呢?平時要么聊游戲(別人收割他的平臺),要么聊車(都是自己買不起的車),要么聊鵝烏戰爭(他連省都沒出過)……
總之呢,他們聊的每個話題都是虛的,都是云里霧里,總想展示自己很牛逼,其實自己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大煞筆。
模型二:同樣是一個村的人,有的村民每天都看新聞,罵美國;而有的村民把孩子送到了美國讀書。
罵美國的那個人自己可能也有一定的文化,是個教書先生;而把孩子送到美國的那個人是個土老板,小學都沒畢業,但是卻賺到了幾千萬。
大家不要以為我胡說,你去任何一個村莊,哪怕是貧困村,里面的千萬富翁也排不進前三名。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些土老板賺到錢之后,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就從“憤青”變成了“賣國賊”了呢?
原因很簡單,他所處的那個富人圈子,幾乎都把孩子送出去了,很少有例外。
沒送出去幾乎只有一個原因:自己的錢不夠多。
再往上走,企業家、明星、名人幾乎全部都走的這條路,先是孩子出去,然后自己也出去。
幾乎是約定俗成、不約而同。
我知道很多人是不信邪的,他們堅信:即使自己賺了再多的錢,也不會跟這些人學的,這些人都是敗類。
不用急,等你到了那個位置之后,你也會這樣做的。
人的認知一定是跟著自己的身價走的。
這就好比,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企業家故事:自己好不容易賺到了一個億,卻想著賺十億、百億,結果全賠掉了。
這時候就有人問:賺到一個億就退休、享受生活不好嗎?非要瞎折騰,這下全折騰沒了。
其實,他如果真是賺到1個億就收手的人,那么他最初根本就賺不到1個億,甚至1千萬、1百萬都賺不到。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站所有資源均為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在下載后24小時內刪除。
如果有侵權之處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E-mail:630092965@qq.com刪除。敬請諒解!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