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很現實,整個世界都一樣,優質資產和壟斷性機會,一定只會掌握在,有錢和有權的人手里。
有錢人不需要創業,創業者群體大多數是草根出身,如果家境特別好,根本不需要創業。
畢業后直接繼承家族企業,鋌而走險的機會,根本不會去碰。
古人云:窮從文,富從武。
窮人家的孩子,吃飯都吃不飽,只能選擇讀書入仕,而習武需要有強健的體魄,各種補品練體,需花費大量金錢。
放到現在也一樣,讀書選擇計算機行業,畢業后成為程序員,因為工資比較高。
有部分人會選擇,中途棄學做互聯網項目,為什么不讀完,讓自己的人生更完整呢,還不是為了不錯過機會,讓自己多掙點錢。
富家子弟并不會選擇,成為一名程序員,因為30歲就有禿頭風險。
多數會選擇藝術行業,體育、文學、畫畫、唱歌、舞蹈等,藝考也能加分。
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
族望留原籍,家貧走四方。
出入社會越久,了解到的東西多了,越能看到普通人的天花板,以及社會階級的劃分,我感到深深的無力。
我合伙人和我一樣,都是郴州人士,然而我們縣是最貧窮的縣,他所在的縣城是富有的縣,但放眼整個中國,也只是個普通縣城。
然而,我讀的是九年義務教育,這九年都沒有離開鎮里,身邊也都是普通人。
現如今,我初中畢業正好十年,我身邊那些同學和發小,基本都是在基層工作,多數人在工廠打螺絲。
這就是我眼里的世界,我覺得很正常,難道大家不都是如此嗎?
然而,隔壁縣的合伙人,雖然家境也普通,但家里希望他有更好的未來,讓他從小讀的私立學校。
上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家世顯赫,家里做官和從商的都不少。
據他所言,有些人繼承了家里的生意,有些人考上了公務員,還有少數同學,去往了國外上學。
當他經常跟我講起,他的同學上學時特別有錢,帶著他天天快活,蘋果手機剛出來就有人買,一個月零花錢都幾千塊,很多同學家里,十幾年前就開寶馬,20年前就有彩色電視……
哪怕是去同學家吃飯,都吃到了很多市面上,看不到的山珍海味,現在家里更加富裕了,我的心里才有了些許對比。
他很多同學,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某某同學本是富二代,十年前國家打擊腐敗,某某同學他爹就落馬了,生活從天堂跌到了地獄……
跟我講了很多次,他上學時候的所見所聞,都是十年前的往事了。
讓我感到深深的無力感,并不是以上這些事,而是他讀的學校,在市里頂多排進前五,可能都夠不上,一般市里的一中和二中,才是真正的當地權貴子弟聚集之地。
這些年做網絡掙了點錢,我就開始有了看世界的意識,也去過了國內不少城市,一二線城市都去過不少。
網上可查詢,中國有600多個城市,三線城市占比最高,差不多有300個三線城市,中國果然是地大物博。
郴州僅僅是一個三線城市,他讀的私立學校,也并非如何的牛逼,多花點錢就可以讀。
然而,帶給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我完全不一樣。
因為生長的環境不同,他的多數同學們,都不是安分的主,正常上班的人極少,有很大一部分人,畢業后就開始折騰,做偏行的及其多。
接觸的環境不同,所以并沒有被主流媒體,宣傳的價值觀同化,他們從小就明白,勤勞不能致富。
這些閑聊給了我極大的反思,難怪中產階級,想盡辦法送自己的孩子,去讀國際學校,接觸最頂級的圈子。
學校是孩子接觸的第一批人,交到的第一批朋友非富即貴,從小就認識的友誼,關系也會更鐵,甚至有些同學,可能會成為一生的助力。
我無數次在文章里跟大家講,環境圈子影響人,人文風水改變命運,財富來源于社交,這些東西沒有主流媒體會講,很多普通人雖然能理解,但是無法深刻理解。
上層的權貴和富人,就完全明白這些道理,難怪小說里的劇情,后代都是家族犧牲品,需要跟更強的家族聯姻,原來都是現實主義。
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個節點,決定了這一輩子的成敗與否。
1、在哪個城市出生,決定了人生起點和開局。
2、在哪個學校讀書,決定了人生的社交圈和事業圈。
3、你婚姻的伴侶是誰,能決定你人生的黃金階段,是順風順水還是一塌糊涂。
4、你所從事的行業,可以直接應驗,選擇大于努力。
這些選項匯聚了這輩子的「勢」,后面的每一步都會息息相關,這就是獲得財富和獲得幸福,以及過好這一生的超級公式。
古人誠不欺我:千金買房,萬金買鄰!
每天要跟牛逼的人相處,買房要買牛逼的樓盤,上學要讀最好的學校,都是因為人文風水改變命運,讓自己能接觸到更牛逼的人。
每當想到此處,我便立志努力掙錢,讓下一代也讀私立學校,甚至是國際學校,自己這輩子吃了那么多苦,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免費的東西,果然不安好心,如九年義務教育……
年紀小的時候,腦袋就是一張白紙,裝什么知識和價值觀,日后就會形成什么樣的人生。
據說,靠考試考進清華大學的人,其實并不多,沒背景的草根才需要高考。
大部分人都是依靠,各種升學的捷徑降分錄取,以及走關系進入。
窮人家教育孩子的方式,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考試成績,考不好就是沒努力,一頓大嘴巴子伺候。
所以,能殺出原生家庭陰影的人,絕非一般人。
富人家教育孩子的方式,書本知識只是一小部分,大量的時間從小就飛往,各個國家參加辯論,學會關注國際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從小就學會站在領導的視角,看待問題并解決問題,以及根據興趣培養技能。
底層人:有句話叫五十不惑,只有到了五十歲,才能看清這個世界,但早已無力回天。
中層人:往往只有到了三四十歲,才能明白社會的運行真相,但是這個年紀,往往正好被釘在,生活的十字架上無力反抗。
上層人:這個階級出生的人,父母本就是頂級玩家,言傳身教的指導下,十幾歲就通透了,這是幾代人的智慧傳承。
人生最大的浪費,不是金錢的浪費,而是時間的浪費,以及認知的遲到。
輾轉半宿剛摸到枕頭,天卻亮了,帶著一點可憐的家底,憂心忡忡地沖上賭場。
你不輸,誰輸?
你所處的階層,決定了你能收到什么樣的信息,同時你又被這種信息塑造,形成一種認知結構,這將使你過上穩定的生活。
一個人認知結構,決定了他如何思考和行動,并會自動的繼續強化,這種認知結構,形成一個閉環,可以將幾代人,維持在一個循環中,使其難以突破。
這種微妙的自我循環,持續了幾千年,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循環有機會松動,一些人有機會跨越信息階層,突破對這個階層的認知,并迅速覺醒。
能關注到縱橫領域,免費閱讀我所有文章,積累賺錢能力,提升思維認知,絕對算是一種幸運。
不為人知的信息太多了,以我這些年的見識,其實國內大概率還存在世家,給一個家族幾百年時間發展,它便會做大做強。
底層人幾千年來,只有一個命運:盛世做牛馬,亂世當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