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東西,從來不向下兼容

美好的東西,從來不向下兼容

大概在2014年的時候,我買了人生中第一部蘋果手機:iPhone 5S。
其實這部手機在2013年就發布了,但是2014年的時候我才買得起,或者說才舍得買。
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覺得,光是通過外形和手感來評判,這個東西絕對是一個藝術品,而不僅僅是工具。
外殼、屏幕、按鍵、螺絲、質感、光澤……每個細節打磨得都特別完美,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在手里把玩了很久才開機、激活。
因為實在太漂亮了。
后來即使戴上了手機殼,我也每隔幾天就會把殼拿掉,然后把玩一下它,實在太美妙了。
后來蘋果公司每年都發布新手機,但是5S讓人產生的那種驚艷感覺,已經很難再現了。
現在已經過去八九年了,那部iPhone 5S我還保留著,因為實在不忍心出掉或者扔掉,這玩意就是個藝術品,沒事的時候把玩一下,覺得渾身舒暢。
回想起來,那次經歷是我的第一次消費升級,就是說,從此以后我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美了。
其實,美好的東西,不需要任何欣賞門檻,即使是對數碼產品一無所知的人,一打眼、一上手,就能明白其中的美妙之處。
比如,我父母就是普通的農民,但是我在幾年前,就開始給他們用我自己淘汰下來的蘋果手機和三星手機了。
我不允許他們用其他品牌手機,因為其他品牌手機都會有各種垃圾彈窗和流氓軟件、流氓誘導鏈接。
年輕人會識別、會設置,但是老年人不行。
他們雖然不知道這兩款手機好在哪里,但是他們的直觀感受就是:屏幕看起來非常清晰、舒服,手機拿在手里非常順手,用起來非常流暢。
讓他們去看鄰居的那些千元智能機,他們一下子就會覺得屏幕非常差勁,刺眼,不舒服。
鞋子也是如此,我不在乎他們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但是鞋子都是給他們買的耐克和阿迪。
只要穿過這些牌子運動鞋的人,再讓他們去穿其他牌子的運動鞋,他們一定會覺得有點不舒服,說不上來哪里不對,就是感覺不舒服。
美國貨就有這個特點:能覆蓋全領域、全收入檔位的人群。
比如蘋果手機、蘋果手表、耐克運動鞋這幾樣東西,下到窮學生,上到公司CEO、明星、總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都會使用。
即使是身價百億的人,在跑步健身時,也有很大概率會穿幾十美元的Nike運動鞋,戴幾百美元的Apple Watch,在休閑場合也會穿幾百美元的Ralph Lauren。
而且這些品牌是全球化覆蓋、全球化碾壓,所以我也一直持有美股、納指。
不過,人的口味也就是這樣拔高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恰恰成了我們前進的動力。
誰不想讓自己周圍環繞的都是美好的、美妙的、能給自己帶來能量加持的東西?
但是我非常清楚,很多從底層爬上來的小伙伴,即使活了半輩子,仍然沒有在消費、審美維度進行升級。
他們喜歡湊合,喜歡將就,能用就行,夠用就行。
這本來也沒什么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費偏好。
但是,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建議你從“將就”階段,升級到“欣賞”階段,也許你會發現自己的愛美之心、上進之心都會被勾起來。
要知道,好的東西是不向下兼容的。
只有體會過好的東西,才能明白之前不好的品味。
這就像人生一樣,大部分人都沒有體會過巔峰時刻。一旦你體會了巔峰時刻,你就再也不想將就了。
從玄學角度來看,將就著買東西、隨便接觸人、糊弄著做事情……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不負責。
這樣是在明確地告訴別人:自己不值得被尊重,不配被認真對待。
那么生活也會按照你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你。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4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