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上有個付費好友問我,說他目前遇到了一個瓶頸。
他在大學里讀的是A專業,畢業后也從事A 行業,但是工作5年后,發現自已并不喜歡這個行業,而是喜歡B行業。
他咨詢我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徹底放棄以前的經驗,然后轉投到一個完全新的行業里面去。
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典型,所以打算寫一篇文章專門聊聊這個話題。
我把賺錢這件事,分為3個階段:階段一:去對口專業賺錢。
比如我在大學里學的就是石油化工專業,畢業后順理成章地就去石化公司工作了。
但是呢,我當初之所以報考這個專業,并不是因為我喜歡這個職業。
當時我什么都不懂,只是聽老師說,這個院校、這個專業將來能進“三桶油”這種國企、央企,拿鐵飯碗不成問題。
后來我確實拿了鐵飯碗,但是我并不喜歡。原因有很多:國企氛圍比較懶散,人情世敵多,工廠污染嚴重,有爆炸風險,工資低(這個是主因)。
于是就萌生了換行業這個念頭。在里面工作了一年多之后,我真的徹底告別了石化行業。
如果你跟我一樣,當初選專業時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那么你也可能會經歷這個階段。
階段二:什么賺錢做什么。
25歲到30歲之間,像我這樣的窮鬼出身的孩子,自然會以金錢為導向去做事,因為買房置業、結婚生子都需要花錢。
父母給不上一點幫助,反而開始有伸手的跡象了(大學時我的各種費用幾乎都是自己賺的)。
所以,自然會去尋找容易賺錢的行業,至于大學學的是什么專業,早就拋在腦后了。
其實過來人都知道,理工科本科生在大學里學的那點專業知識,頂多是皮毛而已,以后不論是從事對口工作還是不對口工作,都得,從頭學起。
所以為什么不找一份工作環境好、待遇優厚的工作呢?
很多人之所以會發出“讀大學沒用”的言論,就是達為那些高中畢業就進人社會、參加工作的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么多年,已經找到了賺錢相對容易的行業。
他們真的是沒有任何顧慮和負擔,不存在“四年大學白讀了”這種沉沒成本,想去哪人行業就去哪個行業,所以確實存在一部分不讀大學的人很早就賺到了第一一桶金,買了車買了房。
只不過呢,發展瓶頸總會如約而至的,這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