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對手是自己

人生下半場,對手是自己

其實,人生下半場,真正的對手只有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活了大半輩子,如果一個人連起碼的認知都沒有的話,那么他的生活一定是過得迷茫,走得艱難的。

就像作家姚華飛說的:

“人生最大的對手是自己,戰勝自己,人生就是一馬平川;被自己擊敗,人生就成了荒蕪的山野。”

人生最大的對手和敵人,永遠是自己。

所以,人到中年,能夠贏下別人,頂多說明你是有能力的。

但是,如果能夠贏下自己,你就會發現,生活才是精彩,人生才能是充實的。

因為當你能夠真正贏下自己的那一刻,足以說明你已經擁有了生活的智慧,以及人生的格局。

《道德經》里講: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始終要相信,人生后半場,收回自己,收斂自己,戰勝自己,超越自己。

這樣,才能夠真正活出體面,以及有質感的人生。

01戰勝欲望

人有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欲望無止境。

走過半生,你一定已經跟形形色色的人交流過,也的確跟起起伏伏的生活交手過。

慢慢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以及支撐起生活的必要條件,始終離不開利益。

既然有利益的存在,那就會在無形當中,產生欲望。

顯然,如果被欲望掌控,那么自己就會被當成工具一樣,慢慢被壓榨,一直被損耗。

適度的欲望,可以讓人產生一種動力,擁有一種上進心。

但是,如果演變成了過度的欲望,就會把一個人的心思和精力,慢慢壓榨,不斷汲取。

最后,養成了貪婪的心性,最終侵蝕內心,泯滅心智,迷失自我。

弗洛伊德曾說:

“人類是充滿欲望并受欲望驅使的動物。”

現實永遠如此簡單,也如此真實,就是如果你無法戰勝欲望,那么自己早晚會淪為物欲的奴隸。

然后,在浮躁的燈紅酒綠的世界當中,把自己拼命壓榨,消耗。

到最后,想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焦慮,越來越疲憊,越來越痛苦。

人到中年,見識過的事情多了,領略過的人也多了之后,就會明白,真正的幸福,在于內心長期的平靜。

如果內心從來都無法感到知足,那也就意味著不管你擁有了多少,也永遠不會快樂。

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最怕的,就是明明自己能力不足,卻貪婪得很。

欲望過剩,只會遭受反噬,無法把握其中的度,那最后就可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讓自己變得更痛苦。

02戰勝情緒

同樣,人有情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動不動就產生情緒。

情緒一旦上來,或者經常發生的話,一定會讓你的身體慢慢變差。

因為容易情緒化的人,一定是傷肝的,也一定是休息不好的,而且也會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質量。

當你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同時受到影響的時候,那么也就意味著,你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讓生活馬馬虎虎能過去。

甚至對于更多的人來說,一旦陷入情緒的泥潭當中,整個世界就會慢慢陷落,最終被淹沒,無法呼吸。

這一種無法呼吸的感覺,就像是人在深淵里屏住呼吸一樣,是難熬的,是絕望的,也是極其痛苦的。

《箴言》里說: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

人生苦短,真的沒有必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一些所謂的爭吵、計較、攀比上面。

因為當你越是計較,越是喜歡攀比的時候,就越容易產生憤怒的情緒。

因為現實肯定無法滿足你的理想,而當你覺得自己的理想跟現實的差距存在巨大鴻溝的時候。

那么,不用別人刻意刁難,或者讓你不好過,你自己也會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甚至是雞飛狗跳。

怒不可遏的情緒,迷茫愁苦的情緒,躊躕不前的情緒,都會慢慢把你拖下水。

最后,因為個人的情緒化,以為發泄出去了,就沒事了。

實際上,哪怕是一點的情緒化,都可能引發心態暴躁,最后為了小事情小問題上火,為了一些根本不值得的人勃然變色。

這樣的后果就是,你不光要為自己的情緒買單,還要因為別的人、別的事吃虧受委屈。

03戰勝傲慢

記得《三體》里有這樣一句話:
弱小和無知,其實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的確,現實生活當中,那些驕傲自滿的人,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好感。甚至,自己也一定會因為自己的傲慢,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更多的禍患。曾國藩說:敗人兩字,非傲即惰。在這個時代里,風水輪流轉,真的沒有誰一定會比別人強太多。很多時候都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一個人總是活得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相當傲慢的話。那么,就如同是親手把自己的發展道路和前景給掐斷了。人生下半場,自高自大,只會讓你的生活遭遇更多的困境。只有放大格局,克制自己的傲慢,忍住自己的炫耀,不說教,不指責,莫管閑事。如此,慢慢戒掉內心里的傲慢和優越感,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加的低調,真誠,率性。余秋雨說:心的體積很小很小,心的格局卻可以無限廣闊。當你的格局變得越來越遼闊的時候,你會越來越發現自己的世界也會變得越來越大,看到的希望和風景也會越來越多。到最后,情緒越來越穩,心態越來越強,欲望越來越少,人生下半場,自己過得越來越好。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77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