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的出路,遠比你想的多

不上班的出路,遠比我們想的要多。

現在很多人都不快樂,因為覺得自己“不自由”。

不僅僅是打工人,也包括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尤其是拿了投資的那部分)。

打工人沒得選,只能提心吊膽的上班。

時刻面臨公司倒閉、裁員,然后發(fā)現自己沒得出路,于是只好在30歲左右的時候拼命學習,考編、考公、考研,或者研究轉行、換賽道、創(chuàng)業(yè)。

創(chuàng)業(yè)者也沒得選,拼死拼活干十年八年,30來歲的時候如果還一事無成,意味著不但無法回歸職場,還得被迫繼續(xù)創(chuàng)業(yè)。

最慘的情況莫過于背負投資人的壓力,為自己賺錢都成了小事,更重要的是得為投資人賺錢。

所有人都進退維谷。

一、如何從“不自由”中“找到自由”

有人說,有錢人才會自由,但實際上,如果無法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任何人都談不上自由。

自由其實與金錢無關,如果對你而言“關系重大”,那么只能證明一件事:你把金錢當作自由的門檻。

但金錢是一種結果,而非原因。

我們采訪過幾百位不再上班的朋友,他們沒有一個人是因為我真的太有錢了,所以我得拿錢去賺錢。

絕大部分的情況都是: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我生病了、我需要錢、我缺錢,所以走出了另外一條路。

你看,有時候推動我們去做成一件事的,反而是“負面”的處境。

所以,學會利用你的“負面”,而非逃避和抱怨。

因為,這或許就是指引你走向“靈魂選擇”的信號。

二、除了上班,你應該做什么?

日本有一個概念,叫ikigai,iki是生活,gai是意義、價值。總體的意思就是:將你熱愛的,與世界需要的、你可以因此獲得酬勞的,以及你所擅長的統(tǒng)一起來。

在ikigai的狀態(tài)下,你會感到內心的平靜,會喜歡這個世界,也能享受當下,活在當下,愿意為自己的未來努力。

1)工作狀態(tài)的第一個層面:

你熱愛的+你擅長的=你的激情所在

你擅長的+你能換取酬勞的=你的職業(yè)

你能換取酬勞的+世界需要的=你的志向

世界需要的+你熱愛的=你的人生使命

2)工作狀態(tài)的第二個層面:

你擅長+能換取酬勞+你熱愛的-世界需要的=生活滿意,但是覺得自己無用

你擅長+你熱愛的+世界需要的-能換取酬勞=人生雖喜樂完滿,但卻沒有很多錢

你熱愛的+世界需要的+能換取酬勞-你擅長的=人生很刺激,自己也有些滿足,但充滿了不確定感

能換取酬勞+你擅長的+世界需要的-你熱愛的=生活雖然舒適,但時常感到空虛

你處于以上哪個層面?哪種處境?

找到你的缺失的熱愛、優(yōu)勢,積極探索這個世界的各種需求點、賺錢模式,才是當務之急。

三、從你認為有趣的地方開始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萬事萬物,皆生于細微。

無論是職場發(fā)展,還是個人事業(yè),你最終做成的樣子,跟你最初開始的時候,往往大相徑庭。

你甚至很難想象,自己竟然是從那么一個“不起眼”的小事開始的,你會開始回憶讓你開始行動的這個想法是出自哪里?或許只是別人隨口說的一句話、從哪個報刊雜志上看到的信息、腦海里突然跳出來的念頭……等等。

我有一個好友,她很喜歡“可愛的的東西”,有一天,她一個做鋼琴老師的朋友跟她說,想要幾幅掛畫,因為市面上沒有非常貼合鋼琴愛好者的裝飾畫。

結果,她只是抱著玩玩的心態(tài)做出了一些“吐舌頭的莫扎特”“搞怪的肖邦”,一經推出,廣受好評,漸漸開始專做“鋼琴領域”的“文創(chuàng)用品”,并且小有名氣。

美國的一個網頁開發(fā)人員彼得,被裁員后,一直在專心找副業(yè),有一天,他突然蹦出來一個想法,如果買那些已經有曝光度、排名靠前,但已經過期的域名會怎樣?

他覺得這里或許有生意可以做,10年后,實現了財富自由。

后來他又被一個叫VidaliaOniins.com的域名莫名吸引,雖然他對洋蔥生意并不了解,但還是拍下了這個域名。

最后,你猜怎么著?6年后,他這個關于洋蔥的生意,已經發(fā)展成成熟的企業(yè)了。

這就是“極簡創(chuàng)業(yè)”的魅力,從微末細節(jié)入手,讓直覺指引你去行動,并且在賺錢謀生的過程中,逐漸調整、順應改變。

所以,如果你問我,你不想上班,但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那么,就從你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從你突然蹦出來的靈感入手、從你觀察到的細節(jié)入手、從周圍的一切開始。

最重要的是,你要開始。

然后你會發(fā)現,你能做的,遠比上班要多。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77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