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掙大錢的人,要么單身要么離婚

現在這個社會環境,大部分賺大錢的人都是這個狀態。你去看那些掙大錢的,要么是男人,單身的時候開始全身心做事業,要么是離婚的女人,不想依靠任何男人開始覺醒了。可以說這兩種狀態的人已經看透了現代婚姻的本質。我們這一代人,離婚似乎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了。這兩天分享哥在網上刷到一組數據,說我們一線城市的離婚率已經到了30%以上,相當于每三對夫妻中就有一對會離婚。一邊是花了巨大成本才結了婚,領了個紅本子,一邊又毅然決然的要離婚去領藍本子。更離譜的是,另一邊還有超過3個億的單身人群,這烏泱泱的一群人停在婚姻的門口,但就是不愿意步入婚姻的殿堂。這種詭異的現實該怎么解釋呢?其實,用博弈論的視角來看,當代人的婚姻其實已經進入了一種博弈陷阱。多數人的婚姻關系到最后都搞成了一種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甚至淪為沒有贏家只有輸家的復合博弈關系,最終雙方都落得個身心俱疲。而在離婚的原因里面,情感糾紛和經濟糾紛最為普遍。在情感糾紛中,出軌是一個最常見的原因。在經濟糾紛中,家庭經濟主導權和婚姻財產的糾紛最為普遍。離婚這件事有三個正向指標和兩個反向指標。正向指標方面:一、婚姻審美疲勞值越高,離婚率越高,激情消退越快,離婚動力越強。二、性資源獲取便捷度越高,離婚率越高。這個時代,通訊越是便利,能力越強的人在圈子中越容易找到第三者,越容易出問題。三、經濟的獨立程度越高,離婚率越高。獨立生存能力越強的人,對另一半的依附較弱。越不在乎過不好就離。反向指標方面:一、離婚的社會輿論壓力越高,離婚率越低。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觀念保守的地區,一些比較落后的農村離婚率不高的原因。二、婚姻的經營能力越高,離婚率越低。現代人婚姻經營能力普遍不高,所以麻煩比較大。我們這個社會,正向指標要遠遠多過反向指標,這就是離婚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并不理解婚姻的本質,所以導致他們對婚姻存在誤解,缺乏一個清晰的婚姻定位。他們既搞不清楚婚姻對于自己人生的意義,也缺乏婚姻經營能力。很多人只是被迫選擇了婚姻,但他們根本不理解婚姻。那么婚姻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呢?分享哥將寫出從未有人寫過的深層次本質。婚姻的本質其實就是5個共同體。①基因共同體首先,婚姻為什么是基因共同體?人類歷史上,婚姻的出現一開始就是一筆基因的買賣,婚姻雙方本質上就是繁殖伙伴。結婚的目的就是讓基因傳遞,讓血脈延續,這是婚姻最原始的動機。②社會共同體
婚姻為什么是社會共同體?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家庭其實是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如今甚至成為最小的一個社會組織。這個組織的功能就是社會價值的交換單元,交換基因、交換勞動力、交換商品等等。在傳統社會中,家庭往往是社交活動和社會協作的一個單位,朋友辦喜事隨禮,社會的勞役和兵役等等,家庭都是作為一個基本的單元。為什么會有花木蘭這種現象?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在扮演社會角色這個層面來講,家庭其實就是一個利害共擔的社會共同體。③經濟共同體
婚姻為什么是經濟共同體?婚姻雙方實際上是一種經濟分工、優勢互補的關系。人類的孩子哺育期比較長,體力勞動時期,男性的體能優勢更適合外出工作和捕獵,女性在哺育孩子的同時可以從事采集和紡織等工作,這就是農業社會男耕女織的由來。這種經濟上的互補關系是穩固婚姻的基礎,但是,當今社會已經進入腦力工作時代。現在社會的女性已經是就業市場的主力軍,同時有大量的撫養工作是可以外包的,可以托育,也可以找阿姨。因此,女性不再受限于那個漫長的哺育期,就可以參與工作。因為女性在經濟上更加獨立,對男性的依附性已經很弱。原來那種男耕女織、優勢互補的經濟觀被打破。婚姻雙方的經濟關系的互補關系已經很弱,只有法律上的財產關系,這就讓婚姻關系變得異常脆弱。④情感共同體
婚姻為什么是情感共同體?在古代就有大量的文學作品歌頌那些美好的愛情,比如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今天還有不少人把愛情等同于婚姻,有的人是因為愛情所以選擇婚姻,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最佳的婚姻情感應該是:三分愛情,三分友情,三分親情,一分激情。浪漫愛情的驅動機制而言,愛情只是荷爾蒙和審美愉悅的產物。如果婚姻雙方只有最初的愛情,沒有友情、親情的羈絆,關系是很容易破裂的,最后淪為同床共枕,各自修行,雙方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⑤審美共同體
婚姻為什么是審美共同體?對于婚姻而言,審美的確是個大問題,夫妻雙方不僅要五官看對眼,還得要三觀合得來。在過去,很多人都以為在擇偶時只有女性看重安全感,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男性也同樣看重安全感,區別只在于女性看重的是繁育安全,男性看重的是基因安全。女人更看重男人提供的安全感和能力,底層邏輯是看這個男人是否具備對一個家庭人的經營和領導能力,這就是女性更加慕強的根源。女人也更加看重繁育安全,更害怕精神出軌。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女性擇偶時會對男性的身高那么看重,對男性的自信、照顧人的能力那么看重,這其實是為了獲得生理安全感。很多人也不理解,為什么女性對那些有經濟實力、權力地位、有才華的男性更容易產生愛慕,這其實是為了獲得社會安全感。不管是生理安全感還是社會安全感,本質上都是為了獲得繁育上的安全感,這就是女性更加慕強的根源。為什么青春期的女孩更容易喜歡那些黃毛,因為黃毛表現出的張牙舞爪和自信,看起來更加像一個強者。涉世未深的女性更容易被那些沒有真正實力的渣男迷惑。因為渣男會照顧人,比較自信,能提供情緒價值,這給了這些女性一種對方很好很強的心理錯覺。男人在擇偶中更看重女人的外表和忠貞,底層邏輯是對生殖能力和基因延續的考慮。在進化心理學上來講,女性那紅潤的臉龐和婀娜的身材其實是生育和哺育能力的一個表征,而忠貞則是為了真正延續自己的基因。男人只喜歡自己的女人對自己風情萬種,但是很少有男人愿意把對所有人風情萬種的女人娶回家。因為這關系到基因安全的問題,男人更害怕身體出軌,憤怒值最容易被綠帽子點燃。男人不僅害怕自己淪為喝藥的武大郎,更害怕自己喜當爹。從生物學上來說,男性更關注基因安全。當然,婚姻中的兩性審美除了生理審美之外,還包括精神審美層面。比如男女雙方擇偶時對性格審美、對思想的審美。很多情侶往往都是因為性格不合而分開,三觀不合,性格不合,生活方式和審美樂趣上沒有共同點,過不到一塊去,終究會形同陌路。這就是審美共同體的重要性。在分享哥上面寫到的婚姻的5個共同體中,有的人純粹就是為了傳宗接代而結婚,有的人是為了愛情,有的人是為了錢,有的人是為了階層躍升。更多的人則是什么都想要,想要的太多,能給的太少,所以問題就會變得復雜。在分享哥看來,要經營好婚姻,本質上就是做好兩件事:有一個準確的婚姻定位和雙方都為彼此帶來價值增量。所謂婚姻的定位。就是要搞清楚三個問題:一、自己到底為什么需要婚姻?二、自己愿意和什么樣的人過一生,要在里面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三、自己該收獲什么,放棄什么、付出什么?王爾德說,因為誤解而結合,因為理解而分開,這個不僅對愛情適用,對婚姻更適用。很多人誤解了自己,誤解了對方,誤解了婚姻,就是因為缺乏正確的婚姻定位。為什么要為彼此帶來價值增量?因為審美疲勞是婚姻關系的魔鬼。你看在錢鐘書先生那個時代,就已經有圍城現象: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哪怕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的婚姻,也無法對抗婚姻的七年之癢,無法對抗兩性的審美疲勞。審美疲勞的根源是對方對你舊的好已經無感,而你卻沒有提供新的價值和驚喜。如果不再為彼此提供價值增量,就是婚姻關系的墳墓。當彼此都看不到對方的優點,一眼望去全是缺點,一無是處,抱怨對方變了,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人了。其實,都是因為把對方的好當作理所當然,把自己的壞當成無需改變,不再為贏得對方的好感而努力時,關系就走到了盡頭。所以,當你沒有理解并做好這兩件事就輕易踏入婚姻的大門,否則婚姻很容易變成消耗品,那還不如趁著單身多掙點錢,你說是吧?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23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