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對抗型人格”。
這類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唱反調。
不管他人說的對與不對,他們都習慣曲解原本的邏輯,別人說東,他非要唱西。
他們堅決不反省自己的錯誤,但又提不出什么實質性和有價值的觀點。
凡事都喜歡唱反調的人,會讓對方不舒服,也會無形中敗壞自己的人緣。
在我看來一個人最大的愚蠢,就是習慣性唱反調。
①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個故事叫《警察打死了一條瘋狗》。
一個警察打死了一條瘋狗,目擊者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
朋友聽了非常憤怒:“狗就不是生命嗎?一條活生生的生命消失了,就沒人為此負責嗎?”
目擊者連忙解釋:那是一條瘋狗。
那人不依不饒:“是不是瘋狗是由你來評定的嗎?有經過鑒定嗎?鑒定程序合法嗎?這里面難道沒有別的黑幕嗎?”
目擊者的聲音越來越小:當時它正追著路人亂咬,我親眼看到的,沒人招惹它。
那人依舊不甘示弱:眼見就一定為實嗎?你就不覺得蹊蹺嗎?這個國家的黑幕還少嗎?
最后,目擊者無言以對,只好轉身離去。
你發現沒有,對喜歡唱反調的人來說,他們根本不講事實、不講邏輯、不講道理。
無論別人說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提反對意見,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
你說“是”的時候,他一定會說“不”;到你說“不”時,他又說“是”了。
總之,很多話從他嘴里說出來就是對的,從你嘴里說出來就是錯的。
作家湯米達分享過一個小趣事。
一個年輕小伙子,經常躲在樓道抽煙。
鄰居是個和藹可親的大爺。
有一次,大爺又撞見小伙在樓道抽煙,便好言相勸:年輕人,一定要少抽煙啊,這樣身體才會健康。
可年輕人并不領情,反而回懟說:那可不一定,我二叔不喝酒不吸煙,四十多歲就走了,我大叔抽煙喝酒八十多了還身體倍棒。
突如其來的一句回嗆,讓大爺血壓飆升,最后高血壓犯了,住進了醫院。
生活中,像這位年輕人一樣喜歡唱反調的人不在少數。
你說這地方風景可真美,他說美什么啊,瞧你那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你說某部國產電影很好看,他就會說,國產電影怎么可能會好看。
當自己的觀點被反駁,就像有人兜頭澆了一大盆涼水,換做誰心里都是不舒服的。
槍響之后沒有贏家,喜歡唱反調的人,最后得到的是自己累、他人恨。
真正有修養的人,都懂得好好說話,而好好說話的前提,就是不跟人唱反調。
②羅翔教授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應是尊重、理解。在遇到和自己觀點不一樣的人時,要能夠本著求同存異的心。”
唱反調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固執,他們只堅持自己的理念,絲毫聽不進別人的話。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尊重和你不一樣的人,接受和你不一樣的觀點。
啟功和謝稚柳在書畫界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但兩人在學術上有很多觀點完全背道而馳。
有一次,他們一起考證《古詩四帖》的作者。
謝稚柳對書法很有研究,他認為這幅作品筆勢縱逸、氣韻生動,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真跡無疑。
啟功則從文獻著錄、避諱文字等角度出發,認定它是宋人作品。
當時很多人都以為他們會因此而決裂。
然而讓眾人深感意外的是,他們依然經常聚在一起交流書畫心得,分歧常有。
啟功和謝稚柳不互相改變,因為他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不一定要認同,但可以理解和尊重。
從不反駁對方,更不強迫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觀點。
正是對各自觀點的包容,兩人保持了終身的友誼。
作家曉雷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和你想法不一樣的人,很多甚至和你背道而馳的人。
但是他們不一定就是錯的,眼里要放得下和你不一樣的人,心里要盛得下和你不一樣的想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與人溝通交流時,少唱反調,即使我們不同意,甚至無法理解對方的觀點。
學會理解差異,懂得尊重對方的立場,才能相互兼容,收獲好人緣。
③西班牙哲學家巴爾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書》中寫道:不要滋長唱反調的習氣。
凡事你都提出異議,和別人說不一樣的話,也許你自覺聰明,但這種行為其實顯得你很愚蠢。
那些真正會說話的人,對他人的觀點通常先表示贊賞。
著名品牌營銷師李唐曾在演講中,分享過一個臺北茶老板的故事。
這位老板在生意場上游刃有余,很多農戶、經銷商都愿意跟他合作。
他跑到鄉下去收茶,跟農戶閑聊天,對方很多觀點受環境的制約,要么是錯誤的,甚至是荒謬的。
但他從不抬杠,一邊聽一邊點頭,全程保持微笑。
他去參加應酬,酒桌上有人喝高了難免會高談闊論,他也不拆臺,反而會抬高別人。
凡是跟他接觸過的人,都會喜歡他。
很多人溝通時,只要一聽見對方的話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立馬就會抬杠、反駁。
但真正高情商的人,不論聊什么內容,都會不斷點頭。
人性,都渴望被理解,被安慰,被肯定;人性,不喜歡被挑戰,被否定,被懷疑。
戒掉反駁別人的欲望,對別人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
學會肯定別人,認可他人的想法,溝通就會變得順暢起來。
早年黃家駒在做保險銷售員時,經常會有客戶稱:我對保險一點興趣都沒有,很多保險都是騙錢的。
很多銷售人員常常因客戶的這一表態而吃了閉門羹,但黃家駒有著自己的獨特方式。
他會接著客戶的話講:“您說得很對,保險關乎生老病死,確實讓人不愿觸碰,誰會對它有興趣呢?我也不例外。”
這時,不少客戶通常會追問:既然你沒興趣,為什么還干這一行呢?
這就給了黃家駒一個表達自我的機會,緊接著,他開始慢慢闡述保險對人的重大意義:雖然我們都對保險不感興趣,但生活里有很多情況是無法事先預知的…
就這樣,得到表達的機會以后,他賣出去了更多的保險。
即使你再不同意對方的意見,也不要一上來就提出反對意見,站在對立面。
把對方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讓他感受到尊重,同時也有利于你更好地表達想法,讓對方接受。
從今天開始,多點頭肯定別人說的話,少插嘴批駁別人的觀點。▽一位少年只身離家,到外面打天下。
臨行前,父親意味深長地告誡他說:多聽少說常點頭。
馮驥才在《冰河》里也說過:耳朵從不犯錯,惹禍的都是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