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別人在你不想接受的時候提出來了,所以會下意識的覺得他人在制造焦慮
我們會因為一件事焦慮,一定是我們很早的時候,潛意識就已經認可了這個事情,不管是個人問題還是社會問題,這個問題的發生不止一天兩天了
現在有一個人或者一篇文章,忽然開始提這個事情,要么你之前沒有意識到,要么早就意識到了,只是一直在回避。
現在別人把你心底的東西給戳中了,此刻你不得不面對,但是又不想面對,反而怪那個人為什么不說別的偏要說這一個事,是不是針對我?于是就會覺得對方,在制造焦慮
這就像你想睡懶覺,這時候有人把你叫起來讓你別睡,去干那些早就應該干的事情,而你覺得多睡一會也不礙事,于是就會罵那個叫你的人,埋怨他喜歡沒事找事
如果對方提的是和你無關緊要的事情,你還會這么氣急敗壞嗎?
比如我們都很喜歡議論他人,他人怎么樣跟我們沒關系,但他人出了事我們可以幸災樂禍,辛災樂禍的本質是什么?是他的禍跟我無關,所以我才能事不關己去幸災樂禍嘛
別人要是總強調一些你不認同的事,你會為了不認同的事花那么多心思嗎?很顯然不可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焦慮的事情,一段話說出來總有一些人符合情況,符合情況的那批人就會開始做出回應
但這段話本身不是為了針對誰而存在,再難聽的話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打擊到,能被打擊到的一定是潛意識里就覺得它在說我,也就是你確實有那個問題
既然有這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早點面對它然后攻克難題,不管是個人能力不足還是經濟實力不夠,你戰勝了它它又怎么會制造焦慮呢
借口越多越成不了事
我們肯定都有過這種時候,就是一件事你還沒看清它未來會變的怎么樣,這時候就很容易夸下海口,說我一定會辦到這件事,這件事對我來說沒那么難
但隨著現實不斷發展,這個事情開始變得很難,開始超過你當前能承受的范圍,這時候你可能就沒信心去完成它。
這種崩潰,很多人并不會認為是自己能力不足才辦不到,而是覺得是現實太多變數了,這不是常人能夠把握的,所以我做不到,但你不能因此怪我不信守承諾
從現實角度上看,沒辦到就是沒辦到,當開始為失敗找理由,而且尤其是找那種不可抗力的理由的時候,就意味著惡性循環的開始
如果承諾僅僅局限于個人力所能及的那些事情的有效,那承諾的意義在哪里?力所能及的事情誰不會做?
真正的承諾,在于挑戰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并且勇于把它辦到,其中一定帶著未知的困難和風險,戰勝這些,而不僅僅只是負責力所能及的部分,這才是承諾的力量
我有個已婚的朋友,前幾天他們兩口子吵架吵到我這來了,他老婆跟我控訴說他就是個騙子,我說他騙你什么了
他說他婚前承諾的事沒有一個辦成的。聽到這里我就知道這事我管不了,因為承諾這個東西是雙向的,一個敢說一個敢聽嘛,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面對現實,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道理,每個人都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事,都是不公平的。像這樣的理由永遠找不完
但理由找的越多,人也就越弱,對環境的要求越嚴格,當你試圖對環境敢提出要求的時候,意味著對自我就妥協了
這時候什么都是焦慮的來源,別人什么都不能提,一提就是在給你制造焦慮
焦慮的本質是無能為力
面對焦慮唯一的辦法,就是專心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問題給解決掉,這樣以后就不會再焦慮了
如果不這么做,反而是采取其他各種辦法去轉移注意力,緩和焦慮自我和解,這就是一個人失敗扭曲的開始
我以前是個重度拖延癥的患者,不管什么事,如果你膽敢給我一個月的時限,那我一定是最后一天交付
在漫長的拖延中,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復雜,復雜的問題會變得更棘手,而原本就很棘手的問題,慢慢的也就會變得不可戰勝
什么是棘手的問題,對大部分人來說只有一個,那就是錢的問題。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懸而未決的事情?其實大部分的事情總結起來也就那么幾個關鍵本質,把握了這幾個關鍵,自然而然就能一通百通
焦慮就是沒在正確時間解決該解決的問題,或者用錯了方法解決問題。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焦慮不是壞事,焦慮越多說明現在你很弱,要戰勝的問題很多,這些問題現在只是讓你焦慮
但等到以后,幾年甚至十年之后,那就質變了,連面對的資格都沒有,那時候就又一次步入大部分人的后塵,做那個把頭埋進沙子里的鴕鳥
所以如果生活的某一天開始,別人隨便一句話就能觸動你的逆齡,讓你情緒有起伏,看什么都好像在針對自己,這說明了你已經習慣性的成為了弱者,對啥事都沒有抵抗力。
這時候去怪那些,和你萍水相逢的人說話帶刺,這很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