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強大的狀態是:我不入局

一個人最強大的狀態是:我不入局

最近有一個很火的觀點,一個人最強的狀態:我不入局

所謂“局”,就是精心設計的策略場景或者全套,可能是帶有一定目的而營造出來的局面。

我們一旦入局,就像陷入了泥沼,難以脫身。

那怎么辦呢?

中醫中有句話,上醫治未病,最厲害是醫生,防治了沒有發生的病。

應對別人做的局,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入局”。

不入局,方能知全局,攪亂局,破舊局,開新局。

1.負面評價,不在意

人這一輩子,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他人的評價,而是自己內心的感受。

很多人看待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對待人也是,會評價好壞。

所以,我們會經常受到收到負面的評價,無論你怎么表里如一,在別人嘴里也各不相同。

太在意他人的評價,你就入局了。

比如我寫文章,大多數讀者是喜歡的,但是也有人,在評論區瘋狂罵我,仿佛我的內容臟了他的眼睛。

當然我也不會在意,直接屏蔽拉黑~

這些負面評價,只能影響我30秒,不能再多了。。因為會無端地消耗我的心力和能量。

羅翔說:

被誤解是人生的常態,被理解反而是稀缺的例外。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中,東邪黃藥師是個典型的“背鍋俠”。楊康殺死江南七怪中的五怪,并且栽贓嫁禍給黃藥師。

柯鎮惡碰見黃藥師,一口唾沫吐他臉上,郭靖得知后,對著黃藥師上來就是一掌,開口閉口老賊。

全鎮七子聽信謠言,以為黃藥師殺死了周伯通,氣勢洶洶要與他決一死戰。

但即便如此,黃藥師也沒有解釋,小時候看黃藥師,覺得他真傻,長大之后,卻覺得他好瀟灑。

因為對于這些無知的人,你再怎么證明,再怎么解釋,也換不回他們的信任。

所以面對世人的詆毀,他只說了一句:“我黃藥師是何等人,豈能跟你一般見識?”

所以,當對方決定要攻擊傷害你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確了他的動機了。

你沒必要花時間去內耗,去探究對方行為背后的原因,那樣做不僅毫無意義,而且還會使你陷入無盡的內耗中。

我們控制不了別人的想法,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內心。

不管別人如何評價,保持不入局的狀態,我們就能夠堅守自己的道路和信念,不被外界的風風雨雨所左右。

面對詆毀,不自證

由于關系不同、立場不同、利益不同,我們經常會被詆毀或者潑臟水。

很多人可能會下意識地,予以反擊,極力證明自己是無辜的,是被指責的。

然而這種方式,可能正中對方下懷,如果你證明了你對了,對方無損失,你無法證明自己,則是對方完勝,自己則無勝局。

2.這就是讓自己陷入了自證陷阱。

一直自證,不僅很難真正有效地證明自己,還可能會消耗大量的精力、情緒,甚至讓情況變得更糟。

當一個人陷入自證陷阱的時候,他就已經陷入了周圍人設置的圈套。

無論你怎么解釋,無論你怎么辯白,都會顯得蒼白和無力。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入他們的局,不自證,最好的反擊辦法,就是誰質疑,誰舉證!

我們應該要做的是讓別人拿出證據,而不是自己拿出證據。

比方說:

當有人蠻不講理地,說你偷人家東西,你不能直接的說,我沒偷,不信你搜我包。

而是直接反駁,你憑什么認為我偷東西,請你拿出你的證據?

這種方法,可以用到很多場景。

當你擁有這種智慧,運用到生活中,別人就覺得你不好惹,生活中就能少很多麻煩。

3.面對糾纏,不回應

糾纏,通常是能量低的人,獲取利益的手段。

他們不懂得如何通過釋放正向能量,通過吸引力法則吸引想要的一切。

當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就會負面情緒積累,然后通過糾纏和發泄情緒,獲取想要的一切。

他們面對垃圾人容易情緒失控,和對方爭吵,繼而糾纏在一起,結果在與之糾纏中給自己帶來意外傷害,追悔莫及。

那么該怎么做呢?幸福者退讓。

如果你家庭幸福,在外遇到別人刺激你、挑釁你,甚至謾罵你的時候,不要跟他糾纏不清,要懂得避開忍讓。

我還記得,郭德綱曾精彩演繹過一段相聲,內容大意是:

我向火箭專家提議,說他們的火箭理應摒棄燃料,轉而以柴火為動力,最好是選用水洗煤來助燃。

那位專家倘若正兒八經地瞧我一眼,那便算他輸了。

同樣地,面對那些突如其來、毫無根據的詆毀,那些令人費解的評價,以及那些刺耳難聽的批評,倘若你選擇與對方斤斤計較,那便意味著你已經輸了這場較量。

真正擁有大格局的人,不會因為旁人的一句評價或指責而久久無法釋懷。

彼此的層次不同,根本沒有必要去爭辯。

選擇不爭辯、不理會、不解釋,將寶貴的時間留給自己,而將事情的真相交給時間去驗證。

所有的對與錯、是與非,歲月終將給出一個公正的答案。

跟這些小事、爛人爛事糾纏,只會不停地消耗你的能量,最好的應對,便是遠離。

4.他人命運,不干涉

很多人為了獲得認同,經常會有助人情節,甚至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他人。

比如,朋友跟你說,她的婚姻不幸福,過得不好,或者對生活現狀不滿意。

這時候,很多人會,站在她的立場思考,特別理解她,她提了很多建議,甚至你和她一起痛罵渣男。

然而人家立馬恩愛,覺得你在借機破壞人家家庭!

強行加入他人的因果,容易遭受反噬。

人家過得好,與你無關,也不會感謝你。

人家過得不好,反而怪你當初添油加醋,劫孽最終將是你來承擔。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一句話:

“基本上一切人際關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

所以,要學會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就是要把自己的課題與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明確哪些是自己應該負責的事情,哪些是別人需要去面對和處理的事情。

區分課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一件事,最終的結果由誰承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你無法參與別人的課題。

同樣,你的課題,別人也無法干涉。

因此,更應該做的,就是活好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塑造他人,也不要入他人的局。

5.這里是總結

查理·芒格說:

“無論何時,如果你覺得有東西在摧毀你的生活,那這個東西就是你自己。”

很多時候,不入局,就能避免自己被摧毀。

總有人抱怨生活不順,但其實那些混亂和不堪,都是我們自身招惹而來的。

當你懂得靜心守神,自然不會被牽引,落入難以掙脫的泥潭之中。

智者不入棋局,不入他人局,

不受他人苦,我不入局,便是最好的結局。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43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