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收到的所有關于”人生選擇”的咨詢,總結成一個詞語,就是“糾結”,或者說是“矛盾”。
①有寶媽咨詢我:現在事業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機遇,如果迎上去的話,可能在3年內就能讓自已的職位就上升兩個等級,成為部門經理,但是呢,自己的孩子現在是1歲,未來的兩三年內正是跟母親建立親子關系的關鍵時期,
自己如果選擇事業的話,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公司或者出差途中度過的,必然會缺乏對孩子的陪伴。
家里不缺錢,丈夫的事業做得也很不錯,自己如果做家庭主婦或者找一份清閑的工作完全可以實現,但是呢自己總有一顆躁動的心,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就。
于是就陷入了糾結之中,很難定奪。
②有位畢業三年的大學生咨詢我,說他一直在大城市工作,工資15000 大城市碰到的人都非常努力上進,氛圍非常好,感覺機遇也非常多。
但是呢,這份不高不低的收入,勉強可以過上小資的生活,但是在大城市買房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想象的。結婚成家這件事更是遙遙無期,
在一次同學聚會中,他發現當初回到縣城工作的同學,過得都很自在:一個月五六千的工資,房價六七千,買輛小車,生一個娃,雙方父母都幫看帶,小夫妻生活得有滋有味,
于是,他也萌生了回鄉的念頭,畢竟老家的生活成本確實要低很多,大城市光是房子這一座大山就能壓垮 90%的年輕人。
但是呢,他回老家的人才市場逛了幾次,發現工作崗位少得很,而且新水奇低,三四千的是常態,有一些號稱工資很高的,要么是賣保險的,要么是汽車銷售,要么是房產中介….
即使一個月五千完全能應付日常開銷,但是那種工作環境和氛圍,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
是繼續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到老家生活?他陷入了深深的糾結當中。
③我之前在國企有個老同事,他喜歡炒股。
在公司的辦公室里面,那幾個老股民(窮屌絲)在討論某個公司財報或者前景時,一致認為某個公司可以買,于是我這個同事就跟看他們買了很多,把自己的積蓄的一半都壓上了。
結果呢,他天天在班上看那只股票走勢怎么樣,是漲還是跌。
碰到股票跌的時候,他吃飯時都沒有胃口,晚上還要失眠。
碰到股票上漲的時候,他就歡欣鼓舞,在公司里又唱又跳,
最終,有幾天這只股票連續下跌,他的高血壓犯了,精神受不了了,就把股票全拋了,賠了一萬多(我們那時候月薪才三干多)。
后來他學聰明了,每個月只把收入的, 10%拿出來炒股,這下他心態就好多了,股票下跌10%他也不著急(因為本金一共才幾千塊錢)。
由于用來炒股的錢只是自己的閑錢,所以他沒有了患得患失的心態,所以股票持有的時間比較長,中間也不亂動。
結果,一年后他真的賺錢了,足足盈利了20%(也就是一千多塊錢)。其實,所有炒股、玩基金的人都會陷入這樣一個矛盾當中,
投入占收入比例越小的人,心態越好,越是拿得住,越不會受波動影響長期來看賺錢的概率越大。
但是呢,即使讓你賺到50%的收益甚至翻一番,因為資金總量有限,所以最終對自己的生活改善不大。
而投入占比非常大的人(比如把全部工資拿出來炒股,還有些人加杠桿),他們就會患得患失,天天看財報,看 K線,看行情,看政策,一有風吹草動就患得患失,喜歡亂動。
長期來看,這種人賺到錢的概率很小,賠得傾家蕩產倒是有可能。(那些跳樓的都是加杠桿的人)
所以,這是人無法解開的死結!
④當我的電腦和網絡配置很低時我覺得影響工作效率。
但是呢,當這些東西的配置很高時我卻經常用它們來玩游戲,
玩游戲其實并不一定是件壞事,因為工作很累時,玩兩把游戲能起到放松,
身心的作用,還能跟朋友一起互動加深感情。
但是呢,一玩起來可就不是兩局那么簡單了,10 局、20 局都有可能,一不小心四五個小時就過去了,大腦一片混沌,眼睛和頸椎也都很難受。
每個人都知道,要在娛樂和健康之間找到一一個“平衡點”,既不能讓自己的生活枯燥無味,也不能沉溺進去。
但是呢,99%的人是無法找到平衡點的,他們只會陷入無休止的沖動、紅結和悔當中。
以上這4 類矛盾,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但是呢,大部分人是無法決斷、無法找到一個平衡點的。
我有一種方法,或者說是思維,可以讓你可以避免人生中大部分的糾結碰到矛盾時也會遷速找到解決方案。
做事果斷的老板可以看一下我的建議,如果你是個優柔寡斷的上班族就不用往下看了,我怕傷到你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