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編、買房、結婚就是普通人的3大天坑!
總聽人說,“一代人辦一代事”。這話在這個時代得到了具象化:年輕人熱衷于編制,中年人熱衷于買房,父輩們熱衷于操辦婚姻。
好似年輕人只要按照“編制→買房→結婚”這個步驟走下去,人生就是圓滿的,因為它已經被很多人驗證過了,是過來人的忠告。
然而,時代在改變,思潮在迭代,過去的圓滿公式已然變成了如今的囚牢,困住了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
要想擺脫公式化的人生軌跡,就必須改變心態。
第一、對編制祛魅
我們對于編制的第一印象是穩定,其次就是社會地位高,工作體面,卻很少有人說在體制內過得很開心。
采訪了很多體制內的朋友,有90%的人都過得不開心。可即便如此,公務員事業編仍然是當下最火熱的職業選項。
據統計,不包括事業編,僅僅是國考的報考人數,就從2015年的129萬,增長到了2025年的341.6萬,其中近七成都是應屆畢業生,其中包括本科生、研究生還有博士生。
或許每一個準備考公考編的年輕人,都曾幻想過編制帶來的社會地位、社會資源和“權力”方便。
事實上,編制的本質就是一份工作。尤其是那些沒資源沒背景的普通人,在體制內一輩子,也就是一個照章辦事,聽領導安排的打工人。如果你有情商又上進,積攢了人脈,或許能在一些小事上得到方便,但也僅限于此了。
與體制外的打工人相比,既沒有很大的工資差距,同樣也遭受著職場規則的限制,這樣算下來,誰又能比誰更高貴,不過是個人選擇不同罷了。
無論是留原籍進編制,還是走他鄉去拼搏,根據自己的核心需求做選擇,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第二、對婚姻降下期待
“結婚人數斷崖式下跌”、“結婚對數創40年新低”、“現在年輕人都不太愛結婚了”……我們總能在網上聽到或看到相關信息。
可現實是,那些有魄力不結婚的人,又有多少?
對于普通人來說,婚姻仍然是難以逃脫的必選項,區別在于或早或晚而已。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嘴里總是嚷嚷著“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但她們仍舊相著親,隨著結婚的份子錢。
“不想結婚”是真的,但最終結了婚也是真的。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擺脫不了父母的期盼、身邊人的看法、家庭的羈絆。
我們從世俗中來,最終也會歸于世俗。
既如此,何必活得這么擰巴,打不過加入了又如何,也不丟人。
因此,如果你無法對抗世俗,最終還是會結婚,倒不如提早降低對婚姻的期待,認真關注自己的核心需求,畢竟婚姻的本質是一場兩個人的合作,不是愛情的歸宿,也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成年人自我完善的一場修行之旅。
想通了,自洽了,或許能收獲不一樣的人生。
第三、拒絕被房子綁架
提問:你買房是剛需嗎?為了買房,你付出的代價巨大嗎?
為什么會這么問?因為普通人真的很容易隨波逐流,看周圍人都結婚買房解決人生大事了,自己也開始焦慮了,于是也準備跟上節奏。
結果等買房結婚之后,生活更是一地雞毛,甚至影響了原本的生活質量,巨大的壓力下讓你開始對婚姻充滿抱怨,曾經讓你在窮人里倍有面子的房子變成了一塊燙手山芋。
但問題真的在房子,婚姻本身嗎?
你本來沒有錢,為了結婚,掏空家底,貸款買房,不是解決了人生大事,而是毀了你未來的人生可能性。
強行上車的結果就是中途沒錢補票,然后被趕下來,還不如一開始就緩慢步行,保持自己的節奏,興許能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要知道,生活的意義是主觀的,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價值觀里,你認為重要的東西,在別人眼里可能毫無意義。
同樣,別人追求的目標,或許也對你不值一提。不要被社會的要求、父母的期待綁架,生活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你自己。
最后,就算掉進了這三大天坑又如何,就算坑再多又怎樣,能做出改變,培養自己爬出來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