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都在養自己的磁場和能量場

你是不是會特別羨慕這樣的一類人:

他們仿佛被一種無形的魅力所籠罩,所到之處,都能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他們不僅能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難題,還能向周圍源源不斷地傳遞積極的能量。

這些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在悉心養護著自己獨特的磁場和能量場。

所以一個人想要變得厲害,想要保持一種平穩的狀態,那一定要學會養自己的磁場和能量場。

萬事先修“心念場”

心念場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內心的思維、情緒、信念等心理因素所形成的一種能量場域。

《情緒感染理論》中提出,情緒具有傳染性。

情緒就如同一種無形卻強大的能量波,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相互影響。

當我們處于消極心態時,自身就仿佛陷入了一個“低能量漩渦”,做什么事情都沒有激情。

而且,這種消極情緒會向外擴散,影響到身邊的人。

稻盛和夫在面臨瀕臨破產的絕境時,始終堅守“心不喚物,物不至”的信念。

他覺得內心強烈渴望并不斷努力追求,事物就會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

他的信念,鼓舞著團隊齊心協力,不斷嘗試新的策略和方法,最終成功帶領企業走出困境。

所以,內心的信念和心態,在面對困境時,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個積極的“心念場”呢?

1、建立“能量止損機制”

當負面思維出現時,可以巧妙運用“五秒法則”。

核心是,當負面想法冒出來的五秒鐘內,迅速采取行動,轉移注意力,從而切斷這種負面思維的延續。

比如,當你擔心工作無法按時完成,內心充滿焦慮時,五秒內立即站起來,做幾個伸展運動,或去倒一杯水,讓自己的身體動起來,打斷負面思維的循環,讓自己從消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2、設計“高頻詞替換表”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通過改變用詞,來潛移默化地改變思維方式。

例如,將“問題”改為“課題”,雖然只是一個詞語替換,卻能帶來心態上的轉變。

“問題”往往給人一種消極、被動的感覺,暗示著困難和麻煩;

而“課題”則更具積極意義,它將我們從消極的“問題解決者”心態轉變為積極的“課題探索者”心態。

3、睡前“能量日記法”

每天晚上睡覺前,抽出幾分鐘時間,靜下心來記錄下三件滋養心靈的小事。

這些小事可以是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比如品嘗到了一頓美味可口的晚餐,感受到了食物帶來的滿足和愉悅;

或者是成功完成了一項小任務,體驗到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記錄這些小事,我們就更加關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間,內心充滿正能量,為新的一天注入積極的動力。

構建“物理能量場”

“物理能量場”包括我們日常的空間和社交場景。

在空間場域上,要打造極簡的工作和生活空間。

極簡主義心理學認為,一個簡潔、整潔、有序的空間能夠減少視覺上的干擾,讓我們的大腦更加專注,從而更有利于創造力的發揮。

喬布斯的辦公室,沒有過多繁雜的裝飾和物品,使他能夠在一個相對安靜、純粹的環境中思考和工作,激發無限的創意和靈感。

研究表明,當我們處于一個簡潔的空間中時,大腦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去處理雜亂的信息,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思考和創造。

在社交方面,麻省理工學院進行的“能量圈層實驗”,揭示了社交互動對能量的影響。

該實驗通過對不同群體的觀察和分析發現,高密度的互動,能夠促進群體智慧的提升。

與積極向上、充滿能量的人交往時,他們的熱情、活力和積極的思維方式會感染我們,讓我們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充滿干勁。

相反,與總是抱怨、消極的人在一起,他們的負面情緒會使我們感到疲憊不堪、壓抑沮喪,消耗我們大量的能量。

所以我們要積極打造我們社交圈,吸取來自他人的能力磁場。

我們可以采取以下行動:

(1)打造“三米能量結界”

在我們的辦公區或者生活空間內,精心打造一個半徑三米的能量結界。

我們可以放置一些綠植在身邊,除了凈化空氣,改善室內環境,還能帶來生機和活力,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和力量;

也可以選擇暖光照明,暖光能夠舒緩我們的情緒,減輕壓力。

再搭配一些香薰,淡雅的香氣幫助我們放松身心,緩解焦慮,提升整體的能量狀態。

(3)執行“15%-10%社交凈化法”

每月對自己的社交關系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梳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果斷減少15%的消耗型關系。

也就是總是抱怨、消極,不斷向我們傳遞負面情緒的關系。

同時增加10%的賦能型聯結,結識一些優秀的、積極向上的人,比如行業內的佼佼者或者充滿正能量、樂觀開朗的朋友。

激活“利他共振場”

想要打造自己磁場能量的循環,最好的方法是“利他”,也就是“愛”

霍金斯能量層級表為列出了不同行為和意識狀態所對應的能量值。

利他行為的能量值高達500+,處于較高的能量層級。

當我們幫助他人時,能給他人帶來溫暖和力量,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還能提升自己的能量。

利他行為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增強內心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提升我們的整體能量狀態。

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理解,利他行為可能會引發一種能量的共振,使得我們與周圍的環境和他人形成一種積極的互動關系。

曹德旺的百億捐款引發了“福耀能量虹吸效應”。

他多年來堅持慈善事業,通過捐款、捐建等方式,為教育、醫療、扶貧等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的善舉不僅幫助了無數需要幫助的人,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狀況,也為他的企業——福耀玻璃,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社會認可。

我們也可以通過利他行為來激活自己的“利他共振場”。

1、踐行“10%能量反哺原則”

將自己的收益或者時間的10%用于價值傳遞。

比如,可以將10%的收入捐贈給慈善機構,或拿出10%的時間去做志愿者。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將自己的能量回饋給社會,同時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量和價值。

2、啟動“能量漣漪計劃”

每周完成1次微小但具體的助人行動。

這些行動可以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幫助同事解決一個工作上的小問題,為鄰居搬運重物,或者給陌生人提供一個友善的微笑和幫助。

這些小小的善舉,我們能夠在自己周圍形成一個積極的能量漣漪,影響和感染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溫暖和善意。

提升認知
構建 “智慧能量場”

認知是我們理解世界、處理信息以及做出決策的基礎。

它決定了我們看到的世界的模樣。

提升認知水平,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發現更多的可能性,為我們的磁場和能量場注入新的活力。

有句話說:

“你的生命由你遇見的人、發生的事、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組成。”

所以我們要努力擴展自己的認知邊界,我盡可能用低成本的方式去接觸到更加偉大、符合規律的一些思想。

比如,查理?芒格,一生都在不斷學習,他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

他將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多元思維模型,不僅為自己的事業成功提供了助力,更影響了數以億計的人。

那么,我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呢?

1、廣泛閱讀: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我們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思想和觀點,拓寬自己的視野。

2、參加培訓和學習:參加專業的培訓課程或者學習活動,可以讓我們系統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3、反思和總結:反思是提升認知的重要環節。我們要定期對自己的行為和決策進行反思,分析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我們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從而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

這里是總結

真正的能量場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由內而外散發的光芒。

它需要我們用心經營,用時間澆灌。

就像種一棵樹,今天的每一滴汗水,都會在未來開出絢爛的花。

培養能力磁場,從現在開始,正心正念!

我們一定能夠成為那個真正厲害的人,擁有一個充滿能量、幸福和成功的人生。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90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