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網上看到一條這樣的討論:農村孩子去城市里打工,交的社保都是用來給城市的老人養老,而自己老家的父母幾乎沒有什么養老金。那么問題來了,孩子每個月上交一千多的社保費用,直接給老家的父母不行嗎?現實是很殘酷的,就像我在《富人最大的資產是窮人》這篇文章里說的那樣,窮人生出來的孩子,大概率就是要給富人當牛做馬的。等到孩子一成年,或者大學畢業之后,這個孩子幾乎已經不屬于父母了。他會努力一輩子去供養那些“不需要努力就可以享受一輩子”的人。而后者生出來的孩子,可以盡情花錢、盡情享受這個世界、享受牛馬的服務。回到剛才那個問題,窮人家的孩子如果不交社保,直接把這個錢給老家的父母不行嗎?也不是不可以,但這樣做有一個后果就是:等到自己老了之后,自己也就沒有養老金了(因為自己大概率積累不下來什么養老的資本)。那自己也拼命生孩子,將來自己老了之后,讓孩子繼續供養自己不行嗎?還真不行。一方面,現在養孩子的成本很高,或者說,進入婚姻的成本就很高。另一方面,你以為自己養出來的孩子會孝順自己、給自己養老嗎?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未來的孩子大概率會直接拋棄“孝道”這種文化枷鎖。
我估計,80后、90后將是最后一批傳統意義上“孝順父母”的孩子,也將是第一批被自己孩子“拋棄”的人。
因為80后和90后是稀里糊涂被養大的一代人,同時也是教育子女最用心的一代人。
怎么叫用心?物質上不會讓孩子感受到貧瘠,精神上會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度。
在這方面,一線城市的意識還是比較超前的,他們的道德枷鎖斷得更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是讓子女出去留學,將來子女留在國外了,再也不回來了。
一線城市的父母仍然會非常支持孩子,非常樂意看到他們在更加文明的土地上扎根,而且自己壓根也不需要孩子為自己養老。但是,窮人家的孩子如果也做出這種舉動,那就成了父母口中的不孝子、白眼狼,這20多年算是白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