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消費貸政策落地了,很多朋友問我有什么看法
我能有什么看法?別被這三個字忽悠了,雖然下調了利率提高了額度和還款期限,讓這筆錢看上去很誘人。但它的本質沒變,它是個貸款。
貸款的本質是什么?是提前透支你未來的購買力放到現在使用,這個錢屬于羊毛出在羊身上,看似你在花別人給的錢,實際上你還是在花自己的錢??此朴泻芏嗫梢曰ǎ瑢崉t都是從未來得自己手上借的。
雖然將來你未必能賺到這么多,但是現在我想辦法讓你先花掉這么多,這樣你就能從原來的那個“不確定”有多少實力的人,變為未來那個“確定”有多少債務的人。
提前釋放你的潛力來拉動經濟,烈火烹油一片大好,完成目的之后你自己再慢慢的想辦法把爛攤子收拾干凈,那這個過程對方就不管了
而且這個錢它指明告訴你,你必須是拿去消費,拿去花在各種地方去,買什么都行,買各種家電工業品商品都行,反正必須花掉,不能留在手里,更不能拿去創造點什么
那說白了就是啥意思?就是硬要讓你背起行囊,背起行囊才是根本目的,就這個是唯一確定的
因為你說消費,其實不管買啥東西都是圖一個感覺,圖一個新鮮熱鬧參與。現在各種東西更新換代這么快,不管是什么,哪怕是房子,尤其是房子,現在投資屬性也越來越低,未來新一代居住理念新一代住宅出來之后,你再看當年自己供的那套東西,它有什么意義?
論居住體驗沒有體驗,論價值不保值,老化的還快。就跟車和手機一樣,已經是快消品了。你拿這么多的錢甚至貸款去買一個實際上是快消品的東西,你感覺有必要嗎,有意義嗎?
消費是提振經濟的,但是消費從來不是個人的必需?;蛘邠Q句話說,消費是有錢人的任務,是手里有資金有資產的人才有資格不計較更新換代和各種定義標準,隨意去買的。
而不是沒錢的人貸款去跟風的。你說你想要買xxx,如果這個東西貴到超出你的收入,那其實這就不應該是你能考慮的東西。
普通人的真實購買力,你不要透支未來購買力折算到現在,就現在你的收入,年收入有多少,你的購買力就是多少。我是說當場能買,現買。不是指還的起分期月供就買
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跟未來的自己借錢,雖然看上去是別人給的,實際上卻是未來的自己超額支付給這個人的,更何況你未必還的起
事情絕不會像你想的那樣順利
未來市面上未必就充滿了各種低利率高額度貸款可以用,未來大概率和現在沒什么區別,你要了解人性。人性是追逐利益的
一個政策發下來,它自己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執行它的是人,而不是機器,機器會有條不紊的執行方案,因為機器人沒有人性
但是人有。所以水是會放的,但是等放到你這里的時候,早就不是那樣了
我舉個例子,假如你是里面的人,然后你家里的人在xx行業做點生意。這時候上面出了政策說xx行業要整頓,具體指標都給了,你會怎么樣?你會心甘情愿被政策掉嗎?
肯定不會,你會想辦法把指標給完成,完成的同時還不會影響自家的業務。怎么辦呢?一定要有人承擔代價吧?沒錯,只要這個人不是自己就行
我不能再細談上面這個,大家懂的都懂就行。
2點多的利率能不能落實?能,但落實不到真正想要2點多的人身上,因為人性。這個2點多的點數跟市面上動不動18到24的點數差了這么多,這里面是什么?是利潤空間
所以怎么樣?到時候一個人真正能拿到的要償還的一定還是18-24,只不過額度大一些,分期可以久一點。
它會傳導到你身上,但是到時候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樣,估計和以前沒區別,所以總會有人對政策不感冒,這也能理解
真需要錢的人永遠沒有錢
創業是一定需要資金的,這個資金一定是你拿不出的,如果要做,免不了借或者貸,這是必然的
一個出身普普通通的人縱使你有再大的志向,沒人借給你錢你也沒辦法,你說你會努力,你說你一定會成功,你說你跟別人不一樣。
這些話可能打動你自己了,但是打動不了資金方。因為他們判斷該不該放貸的邏輯跟你邏輯完全不一樣。他們要看你的流水,看你的穩定性,看你的資產,只有這些達標了才肯給你放
這很有意思,因為你就是為了一個流水,為了一個穩定性,為了一份資產去打拼的?,F在他們先跟你要結果,才允許你開始,這不是本末倒置?
正因為你沒有,所以你需要。如果你能滿足這樣的條件,你其實已經邁過最艱難的一步,你也不再需要借貸
所以說到底怎么樣?錢就是個墻頭草,誰有錢它跟誰。最煎熬的那段日子,你最需要錢的那段日子,錢就是躲著你。
這段日子沒人會問你怎么過的,你自己想辦法去吧,自己去變魔術吧,違規違法了就執行你
等你有結果了,好起來了,銀行開始給你推大額,點數多么低,年限多么長,福利那么多。這時候你還需要嗎?你已經不需要了,就算需要,也遠沒有當初那么需要
而當初呢?24點的貸款借了多少?人情欠了多少?被多少吸血鬼扒了皮了,誰知道,誰在乎?但那才是最重要的0-1時刻,那時候還就他媽是實打實抗壓過來的,這些,也沒人想聽
這就是現實
在冠冕堂皇的宏觀,和細枝末節的微觀個人之間,永遠都有一個無可言說的空洞,有一個黑箱時刻,三不管時刻,說白了,就是不擇手段的時刻
這個時刻是這么的重要,沒了這個時刻,這世界上不會有富豪。
為什么你總是讀不懂名人傳記,總是聽了大佬的成功經驗也沒有用?因為那個黑箱時刻他們不肯說啊。不肯說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
社會越爛,黑箱時刻就越多越長,潛規則就是真規則。越是末端生態位的我們,出了事越是只能全靠自己,越是不能指望發端的那群人,那些所謂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