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1]-如何突破外界壓力,重新找回自我主體性?](http://www.zzgyrme.cn/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01162240447-image.png)
主體性越強的人,強者氣息越濃烈!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活得很擰巴,在外界和周邊人的馴化下,很少談及以“我”為主的視角,而是總在自己的大腦里塞滿關于別人的議題。 比如我決定換個造型,但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評價我,所以糾結許久還是保持原樣。比如我想裸辭去看看這個廣闊的世界,會不會被別人視為異類?所以還是別太出格算了。 這種自我需求和外界期待的沖突,導致自身的主體性不斷被削弱,越來越丟失了對自我的控制權,導致主體客體化。 聽過一種說法,說現實里很多人其實已經慢慢成為了“空心人”何為空心人?就是指一個人沒有自己的思想,缺乏主見,沒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活成了現實世界里的NPC。 這種人往往活得比較累,現實里躺不平也卷不贏,因為缺乏主心骨和長遠目標,總喜歡在各種事情上反復橫跳。 1.主體性很強的人不追求太多人的喜歡,只尊重自己的感受,只追自己的前途,允許自己當一個自私的人。 人很容易在集體的語境中默認自己的好人人設,甘愿為了群體的眼光而丟掉自己,這是典型的主體客體化,把別人的利益和需求放在自己之上。 于是會被各種各樣的身份所束縛,為別人而活,當客體化大于主體性的時候,人就會陷入內耗,在為別人還是為自己的抉擇中飄忽不定。 但如果轉化視角,從自我的角度向外望,你會發現原來允許自己做一個自私的人,才是自由的開始。 當然這種“自私”不是漠視規則,也不是損害別人的利益,而是在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的需求沖突中,堅定選擇無視他人的眼光,捍衛自己。 不做世俗意義上的老好人,這樣雖然得到的會是褒貶不一的評價,但你自己的主體性是超級強的,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好評和喜歡。 想通了這一點,人就不會在人際關系里唯唯諾諾,不會把自己放到下位者的位置,不傷害任何人,但也不接納任何人的過度評價。 2.提升主體性的過程,往往會經歷一種階段性的不被欣賞。 這種“人設”的形成需要經歷自我凈化和外界免疫雙重難關,首先是自我凈化,就是沖刷掉外界刻在自己身上的評價,接納自己真實的主體性,不自我懷疑。 其次是對外界的評價體系祛魅,這個世界很多人之所以夸贊你,往往可能是從你身上占到了便宜,得到了利益。 所以一個自我堅定但褒貶不一的人,多半是自洽且自我滿足的,這樣的人不把自身客體化,也不容易焦慮和緊張,擁有屬于自己的節奏。 事實上人只要主體性一強,就會釋放出濃烈的強者氣息,你成了環境里的獨行者,這種狀態下更有利于找到自身的熱愛和激情,能擺脫單一的社會評價體系,為世界提供獨特的價值。 這個世界其實就是一個龐大的大陸,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島嶼,你想和大陸完美契合,單純依賴抹平自己的棱角和獨特性是無用的,那樣只會讓你泯然眾人,失去價值。 但如果你保持自身的稀缺和獨特,向內深挖自身,不跟隨外界走,保持天賦和棱角,反而容易找到和大陸完美契合的姿勢,從而拿到超額的經濟回報。 3.自我主體化什么很重要?因為它本質上是一個人自我意識是否強烈的體現。自我意識的高度,也就約等于強者氣息的濃度,直接影響了個體生活和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幸福感。 那么如何構建自身的主體性?有以下幾點值得參考。 (1)學會自我肯定,對外不供養、不反應、不回饋。人際關系中,一旦你體感上覺得憋屈,你可能要警惕,自己正在接受外界評價體系的宣判,在期待外界的反饋,這就是主體性缺失的具象化。 (2)構建清晰的自我評價體系盡量不迎合他人的目光,明確自己的需求和目的,這是建立主體性的關鍵,不要讓渡自身的決策權,一切以自己的標準展開。 (3) 只展示自己,但不接受被審視和凝視人被凝視就會變蠢,你不是為了別人而活,所以盡量在表達習慣中多以“我”為視角,提升主體感受的優先級,有自己的主張。 總而言之,擁有配得感是一切的基礎,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在十八歲成年,但不代表每個人都會在成年之后人格成熟。 事實上只有確立自身的主體性,才意味著真正的人格獨立,這恰恰是很多人一生都忽略的自我建設。 人一旦開啟了自我覺知,之前一切往外投射的注意力和心力就會回歸到自己身上,明確了自己的內在需求后,往往就會放下對單一價值標準的衡量,外界的唯金錢論的思想也會在自己身上失效。 這樣你身上的焦慮就會剝離消弭,你不再陷入到無止境的攀比和唯結果論中,而是做真實的自己。 其實每個人終其一生的責任,都是耕種自己的人生,而非焦慮時光。 很多時候做好三四月的事情,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就如同農民種地,每日施肥、除草、灌溉,期間可能老天會降狂風和蟲害,但不妨礙農民保持平常心,只管做好手頭的事情,最后靜候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