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互聯網上,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錢的標準之一就是:看他話多還是話少。
凡是厲害的人,一般都是非常沉默的(除非他靠說話賺錢),而且越富有的人越沉默。收入低的人來找他,他根本不可能搭理的,一個字都不會說。
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跟低收入的人交流,完全是浪費時間,甚至還會影響自己的能量場。低收入的人,整天到處瞎交流,其實愿意理他的也是同樣低收入的人群。
他們聊新聞,聊游戲,聊新出的手機····總之呢,他們就是不聊怎么賺錢,因為他們根本就賺不到錢。
最要命的是,收入低的打工者一般都攜帶看巨大的負能量。
不信你到一個寫字樓里面,隨便采訪一個打工者,問問他對現在的工作是否滿意,他們大概率會說不滿意。
老板太差勁,公司管理方式太惡心,有幾個同事還特別,自己早就想辭職了。
如果你問他們家里的事情,肯定也是一地雞毛,老人怨、媳婦鬧、孩子皮、親戚之間一堆爛事。
所以,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種負能量的人,我都是不會接觸的,因為這股負能量會嚴重干擾到我。
換句話說,如果你跟比你收入低很多的人接觸,他們一定會把霉氣傳染給你。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們患了窮病。
想要改變這種負面現狀,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我在《“體面”的最低門檻》這篇文章里說的那樣:你得跨過“輕松月入3萬”這道門檻。
這道門檻如果沒有跨過,那么來自財務、工作、家庭的各種煩心事,一定會層出不窮,不斷騷擾你。
只有當你在不加班、不辛苦的情況下,輕松突破了日入1000元的凈利潤,這時候你才算是入門了,或者算是找到一點收錢的手感了。
只要你入門之后,你就會發現,原來賺錢其實并不難,尤其是年入百萬以下的小錢,非常輕松。
與之相對的,花錢的感受也會跟之前完全不同。
之前在群里我就分享過一個觀點:盡快找到“花錢免費”的感覺。什么叫“花錢免費”呢?
比如,我比較喜歡吃必勝客,兩個人點一份披薩、一份牛排、一份沙拉,吃得非常好,
而且服務態度很到位,只要杯子里的水少了,服務員會自動續上,
最終你知道多少錢嗎?150元,甚至會更低(因為總有活動)。
花這點錢,跟沒花錢一樣,沒有一絲一毫的感覺。
打車也是如此,我在市區出行可能會叫滴滴優享、首汽約車,去機場都是用攜程的接送機服務,這3個類型的專車都是干凈寬敬的 B級車。
司機服務態度也超級好,體驗超級棒。
結果你知道多少錢嗎?平均每次也就七八十、一百多元。只要花這點錢,你就能享受專業司機的服務和乘坐體驗。
也就是說,日常的衣食住行各種開銷,已經完全忽略掉了,因為這點錢跟自己的收入相比,已經是九牛一毛了。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或者凡爾賽,凡是能達到輕松日入過千的人都明白我說得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到了這個狀態,日常的鎖碎開銷已經完全不會在意了。
當然,如果能輕松日入過萬的話,就會升級,到更高的維度。
比如,一件T恤4000元,一張機票5000 元,一部iPhone手機8000元,這些東西消費起來,就跟普通人花4元、5元、8 元那么輕松。
我知道,在我的社群里面其實有很多老板都達到這種狀態了,但是他們平時特別安靜,很少發言。
總之呢,只要你找到了“身邊的商品和服務都超級便宜”“買起來沒有任何波瀾”的感覺,你就找到了“輕松花錢”的感覺。
當然,輕松花錢的前提肯定是輕松賺錢。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才能實現輕松賺錢、日入1千甚至日入1萬呢?
去工地打工、送外賣、學習技術、學習會計、學習人力資源、開咖啡館、開服裝店······這些行為肯定是不能讓你輕松賺錢的,累死累,活也無法突破日入一千的最低門檻下面我就說5個輕松賺錢的邏輯,如果你不是拿死工資的打工者,或者再也不想做拿死工資的打工者了,你可以看一下,我說得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