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情緒,正在成為下一個“紅利賽道”。
最近回老家聽說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幾乎所有上了年紀的長輩,都在聽“一種課”。而且非常勤勉,每天三節(jié)課,節(jié)節(jié)不落,付費60-80元。
我媽說:這必須得退休有工資、有文化的人才聽得起、聽得懂,一般人都沒有這個閑工夫和閑錢。
我一個姑姑腿腳不太好,據(jù)說在聽課途中,突然看到(幻覺)自己的腳在一個裝滿血的盆里泡著,在聽完課后瞬間就得到了緩解。
另外一個70多歲的姑姑說,“確實有效果,跟你們說,你們是不會信的。這個課程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在呼市比較火了,現(xiàn)在才傳到我們這個小縣城。”
還有一個教師退休的姨媽表示,一定要把這個課程推薦給她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兒子。
最開始,我以為這是醫(yī)院開設的類似于“心理咨詢”的課程,也許是醫(yī)院心理門診的醫(yī)生在講課。
但是了解下來后發(fā)現(xiàn),課程遠不止那么簡單。雖然在醫(yī)院上,但播放的都是視頻,并且在上課期間需要上交手機,禁止拍攝。同時,這個課程甚至可以刷醫(yī)保卡,報銷大概二十幾塊錢。
我問:課程都講些什么呢?
我媽說:好像是什么大宇宙、小宇宙,講一些“別生氣”之類的內(nèi)容。最神奇的是,她們聽完課之后,都能睡著覺了。
其實對比青年人、中年人「顛到瘋的精神狀態(tài)」來說,老年人的情緒才是真正的「黑洞」。而且,他們并不認識「情緒」,也不會去追溯原因,就更別說與情緒相處了。
更可怕的是,因為智能科技的發(fā)展、賺錢模式層出不窮,導致老年人幾乎失去了「辨別能力」,一再成為有心之人的「提款機」。
2023年底,我國老年人口近3億,2024年末,預計退休人員將達到1.4億人。
社會老齡化正在愈演愈烈,該怎樣面對這個壓力呢?
答案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人口數(shù)量本身就是一種紅利,人口是壓力同時也是一種機遇。
圍繞老年群體的新產(chǎn)業(yè)、新職業(yè)越來越多,涵蓋了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用、心理、財務……等多個方面。
這其中門檻最低的,就是「老年人心理」。
為什么?原因有三個:
1)大部分老年人很容易被說服
經(jīng)歷過四五十年代的人,因為物質匱乏,從出生開始,他們的目標就是活下去。同時,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有上學讀書的機會,所以造成了知識和信息的匱乏。
這種“匱乏感”讓他們覺得:別人都比我懂、別人說的對、年輕人就是比我強。
所以他們極容易信服別人。(當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是固執(zhí)己見的類型)
2)大部分老年人的情感缺失
過去的年代,一個家庭有好幾個孩子,生存都困難的情況下,父母幾乎無法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長大后,沒有戀愛的過程,很多人都是包辦婚姻,甚至結婚當天就是初相識,婚姻中沒有多少感情,只是搭伙過日子的生存模式。
很多女性在自己丈夫身上甚至無法得到愛。這就導致他們很容易轉移這種情感,要么給自己的子女,要么給自己的親人,他們一生都很難從原生家庭脫離,成為一個獨立的、自由的人。
所以,老年人很容易盲目崇拜某個事物、某個人,讓自己的情緒有出口,情感有歸處。
3)大部分老年人對衰老的恐懼
身體機能的下降,讓他們切實的體會到了“衰老”,生活中的每一天仿佛都在倒計時。
他們害怕自己的身體出問題,希望通過各種保健品、養(yǎng)生品來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所以,他們很容易成為養(yǎng)生賽道的信徒。
近些年來,針對老年人群體的詐騙事件很多,比如:“假靳東事件”、“顏XX網(wǎng)紅誘導老年人打賞”、“假保健鞋墊”、“假玉床”、“社區(qū)賣保健品詐騙”等等。
當然也有很多人圍繞“老年人的情緒”做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老年人興趣班、年輕人入住養(yǎng)老院等等。
追逐紅利和風口沒錯,但希望能少一些套路,多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我國銀發(fā)經(jīng)濟規(guī)模目前在7萬億元左右,到2035年預估達到30萬億元左右,目前已經(jīng)有很多關于老年人的新興職業(yè):陪診師、營養(yǎng)師、養(yǎng)老規(guī)劃師、療愈師、養(yǎng)老管家、認知護理、安寧療護、適老設計、上門養(yǎng)老/助浴、老年人身體評估、老年人心理咨詢……
對于老年人來說,需要切記:凡事有度,過則有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