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幾個粉絲量在幾十萬以上的喜馬拉雅FM賬號,都是做的比較好的,是最早注冊的,我都能回憶起來最初是在哪個網吧注冊的它。
那時候我剛大學畢業(yè),還在國企上班,一人月拿三千多的工資,但是我,已經開始研究微博和喜馬拉雅這些,自媒體平臺了,而且我第一次跳槽的資本和底氣就來源于我在這些平臺上賺到的錢。
至于微信公眾號,我做的比較晚,大概在 2016年開始注冊的第一個賬號,現在我們團隊穩(wěn)定盈利的微信公眾號(大號)也有十幾個了。
知乎玩的就更晚了,幾乎是這兩年才開始重點發(fā)力去做的,但是數據還不錯,我自己寫東西的這個號也已經有近10萬個粉絲了,團隊運營的知乎矩陣加一塊也有40多方粉絲了。
我私人的知乎賬號可以給大家看其他的知乎賬號、喜馬拉雅賬號、微信公眾號現在都是團隊資產,不方便,給大家透露)
我們做的自媒體平臺其實有很多,但是喜馬拉雅、知乎、微信公眾號這三個、非常有特點,而且生命力非常頑強,不出意外的話,再穩(wěn)定盈利個十年八年都有可能,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的媒體形式無非就文字、音頻、視頻這三種。
文字平臺,質量比較高的、每天都能打開看的,也就是微信公眾號和知乎這兩個平臺了。
音頻平臺,喜馬拉雅FM已經一家獨大了,什么荔枝、蜻蜓、懶人聽書之類的平臺,數據加一塊都不及喜馬拉雅的一個零頭。
短視頻平臺,就是D音和K手,只不過我們不做短視頻,而且我自已也不喜歡D音這個平臺,他們的自的就是自己公司做大做強,頂多扶持幾十個大網紅,絕對不是想讓大眾參與賺到錢的。
普通人如果有才藝,想在這些短視頻平臺賣貨、賺錢、向微信引流,平臺一旦發(fā)現你有想賺錢的動機了,D音一定會給你降權,出現一次敏感詞,也給你降權,封直播間。
我一直堅信D音是互聯網上最大的毒瘤,一方面它把很多人的時間都吸走了,另一方面,他會想方設法阻止 99%的博主引導流量、賺錢。
即使能在D音上賺到錢的人,他們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把粉絲引導到微信上。因為哪天政策一變,D音號可能就被封了。
所以,今天我就重點跟大家聊聊知乎、公眾號、喜馬拉雅這些能“持久賺錢”的平臺。
技巧性的東西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即使10萬字也說不完,太多了,我就跟大家聊聊,如何讓一個賬號生存的更久,平臺更愿意推廣你,而不是為難你。
只要平臺認定你這個賬號也是他們公司的一項資產,而不是一個來蹭流量的商人,那么平臺就會盡量給你開辟綠色通道,不會各種各樣判定你違規(guī),給你降權等等。
下面我就跟大家講兩個原則,只要你,打算深耕公眾號、知乎、喜馬拉雅FM 這類平臺,你一定不能忘記這兩個原則。否則的話,技巧再好、賺的再多也不會太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