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自己開心的3種方式

圖片[1]-哄自己開心的3種方式-愛分享導航

聽過這樣一句話:

“當你有一肚子的心里話,想要找個人傾訴的時候,你突然就會發現,有的人不想找,有的人不能找,有的人想找卻不能打擾。”

年歲見長,越發對這句話有感觸。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一遇到點委屈,就忍不住掉眼淚,習慣性找人安慰;

累了一天,滿腹怨氣,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倒苦水……

你以為的傾訴:

家人、朋友耐心傾聽,陪你罵老板、罵生活。

現實中的傾訴:對方手機響個不停,最后回一句“誒,大家都難”。

魯迅先生說得對:“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你熬夜加班到凌晨的心酸,在別人眼里只是朋友圈里的一條動態;

你焦慮到失眠的夜晚,別人可能正刷著短視頻哈哈大笑。

所以人人都有自己的戰場,沒人能一直當你的情緒垃圾桶。

與其等著別人安慰,不如學會自己哄自己。

成年人最好的狀態,就是能做到隨時哄自己開心。

當你學會取悅自己,生活才會眷顧你;當你學會哄自己開心,快樂自會靠近你。

01 情緒反撲時,請允許自己枯萎幾天

“人一定要時時顯得自己很快樂嗎?”

就在前兩天,大學室友雨欣半夜發微信問我這個問題,說畢業后的這一年自己過得很不好。

原來,她白天在公司里被領導訓,被前輩打壓欺負,受了很多委屈;

晚上下班還要代表公司應酬,每次都喝酒喝到吐,有兩次直接進了醫院。

比這更讓她崩潰的是,她獨自在陌生的城市打拼,連個陪她的人都沒有。

她和我哭訴道:“我真的不想這樣,我也不知道我為什么不快樂,我怎么就活成了這個樣子?!”

字里行間全是成年人的辛酸與無奈。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情緒低落,身心疲憊,不想社交,不想說話,懶得做事,懶得健身,懶得自律,失去了分享欲,只想擺爛幾天。

一旦陷入情緒低谷,我們總會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

但后來,我漸漸明白,時刻都做懂事的大人太累了。

所以,親愛的朋友,我想勸慰你的是:

沒有關系,其實我們不必時刻端著,不必扮演那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我們的每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情緒反撲的時候,請允許自己枯萎幾天。

人如植物,枯榮有時。

在情緒低迷的日子里,我們可以放慢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聆聽自己的聲音。

當我們準備好了,一個更清晰、更明確的自我將從廢墟中勇敢地站立起來。

這是一個重生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超越的過程。

所以,不要害怕枯萎,不要害怕那些看似脆弱的時刻。

因為正是這些時刻塑造了我們。

記住啊,每一次的枯萎,都是為了更好地綻放。

02 專注自我,不入他人之局

曾經的我,是典型的高度“共情體質”。

同事一句無心的話,我能反復琢磨到失眠;

朋友傾訴煩惱,我比對方還焦慮;

旁人一個眼神,我就開始進行自我檢討……

我曾以為這是善良,是溫柔,是成熟。

后來才明白——這是內耗。

直到我遇到那些活得很順遂、自在的人,發現他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思維:

“我不入你的局,你說什么都沒用。”

何為“不入局”?

就是無論旁人如何議論、如何行事,都能守住內心的寧靜,不輕易卷入他人營造的道德漩渦中,不被他人左右心緒。

遠離消極負面的人和事,避免被拖累、被消耗,學會營造有利于自我身心健康的局部環境。

倘若他人一句無心之語、一個微妙眼神,就讓你輾轉思量,忍不住解釋、證明或反駁,那你便已深陷其中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他們把你拉進戰場,是因為他們知道你會上場。”

真正的自由,是看穿這場戰斗,放下武器,不再參戰。

那些“入局”的人,常常想要改變對方的看法、獲得對方的理解,或者證明自己是無辜的。

而“破局”的人知道:我不必證明什么,也不需要得到認同。

你只需保持清醒地站在原地,看著那一場蓄勢待發的鬧劇在你的沉默中,自行散場。

這個世界上,能困住你的,只有你自己。

所以,最好的破局方式便是不入局。

03 把困擾你的執念統統扔進下水道

《道德經》里有一句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意思是說,懂得滿足的人不會招致羞辱或陷入困境,懂得在恰當的時候停止的人不會陷入危險。

我們常常因為執念,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焦慮和痛苦中。

執著于一段已經結束的感情,明明知道對方已經走遠,卻還在原地等待;

執著于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明明已經筋疲力盡,卻不肯停下來調整方向;

執著于別人的評價,明明已經做得很好了,卻總覺得自己不夠高,其實山并不高,只是你把自己困在了山腳下。

心理學上說:“過度執著是一種沉沒成本心理,我們不甘心過去付出的一切,于是不斷投入,卻忘了及時止損。”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而她的結局,恰好也應了書中的“木石前緣”,她將自己一世的眼淚,都償還在了寶玉的身上。

有多少次黯然神傷、愁腸百轉,又有多少次纏綿悱惻、情意繾綣。

正是因為這份癡情與執念,讓寶黛之間的愛戀如此刻骨銘心又轟轟烈烈。

相思成疾的林黛玉,聽到賈寶玉另娶他人的噩耗,為情而生的她,終于香消玉殞,淚盡人亡。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你所抗拒的,會持續存在;你所接納的,才會真正改變。”

執念的背后,往往是我們對未知的恐懼和對失去的不安。

但生活就像一條河,只有當你放下執念,才能順流而下,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

一直活在過去,只會使我們步履沉重,無法迎接更好的未來。

最近看到一段很有力量的話,分享給你:

“人要有翻篇的能力,不依不饒就是畫地為牢。

這個世界,沒有真正快樂的人,只有想得開的人,要永遠相信,所有的山重水復都藏著峰回路轉。”

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讓自己幸福,所以不要總跟自己較勁,不要讓情緒打亂你的生活節奏。

你可以短時間不開心,但別長時間不清醒,要允許自己崩潰,但也要學會自愈。

成年人想要保持快樂的秘訣就是無所謂,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放生就是放過自己。

畢竟人只活這一輩子,能讓自己開心,就別讓自己難過,能討好自己,就別為難自己。

余生,請以幸福為目標,善待自己。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946 分享